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7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北师大版必修2
-1-课时分层作业(七)(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农轻商A[根据材料中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实业救国,故A项正确;“工商皆本”是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思想,故排除B项;“重利轻义”不符合张謇实业救国的目的,故排除C项;“重农轻商”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故排除D项。]2.1905—1908年间,中国共设厂220家,全部资本达7319万余元,规模较大的纺织厂有九家。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推行新政奖励实业发展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采取了奖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从而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故排除。]3.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D[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维护的是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主,并未推动政治体制的变化,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施行的,故选D项。]4.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的10年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不含金融业),资本总额近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加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加了近2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A.清政府实行“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B.一战期间美日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民族资本家开始确立实业救国的思想D.中华民国的建立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D[材料数据显示民族资本主义的资本在1912—1921年间有所增长,这一时期正是由于中华民国的成立,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令,故D项正确;由题干时间可知,此时清政府已经灭亡,故A项错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美国、日本借机加紧侵略中国,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的思想开始确立的时间是在甲午战后,故C项错误。]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币制改革”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A[从题干的时间“1927至1937年”可知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结合题干关键信息“抬高银价”“困苦”可知,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币制改革”,故选A项。]6.据统计,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B.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C.群众性反帝运动的推动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较高,这得益于当时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工业建设的发展,故D项正确;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故A项错误;1927年到1936年处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不是南京临时政府,故B项错误;群众性反帝运动的推动属于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的原因,故C项错误。]7.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说明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两大任务上,正确的主张应是()A.先独立才能富强B.同时并举C.先富强后独立D.都不可能实现A[近代中国人民面临上述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中争取民族独立应是第一位的。正是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民族独-3-立是民族富强的前提,二者不可颠倒;并举实现两大任务是不现实的;故选A项。]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作为新的先进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A.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保护B.从一开始就排除了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C.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D.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就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故选C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故A、B两项错误;洋务运动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D项错误。]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6年初,张之洞派晚清状元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张謇心系实业,设立大生纱厂,他试图通过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后通过朋友将洋务企业湖北织布局搁置的官机以官股入股,1899年勉强开车生产,1901年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建成纱厂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后又创办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等,逐步形成工业区。一战期间,张謇进一步扩大规模,注重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逐步使南通成为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基地之一,张謇成为苏北著名实业家。——摘编自凤凰网《重读张謇》等材料二涩泽荣一早年访欧后被日本明治新政府选拔为民部省长官,1873年他辞去职务,开始建立第一个国立银行,还帮助建立了王子造纸厂、大阪纺织厂,据统计,由他参与创立的企业总数达500多家。他主张广泛筹集社会资金来创办企业,他认为,国家要达到真正的独立,既要发展本国现代产业,也要培养具有自由平等精神的新知识人才,他一方面把实业家和实业界组织起来,向政府提出政策提议;一方面注意实业教育的普及和实业道德的熏陶,晚年时他致力于社会教育事业和国际友好往来,涩泽荣一为日本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日]中井英基《张謇与涩泽荣一:日中近代企业家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与涩泽荣一在创办实业过程中的共同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1896年初,张之洞派晚清状元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张謇心系实业,设立大生纱厂……逐步使南通成为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基地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19世纪末、一战期间两个阶段概括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再从政府政策、实业救国思潮、官员支持等方面分析19世纪末创立并初步发展的原因,从技术引入、政府鼓励、列强侵略放松、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等方面分析一战期间其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二“民部省长官,1873年他辞去职务……还帮助建立了王子造纸厂、大阪纺织厂等……广-4-泛筹集社会资金来创办企业……既要发展本国现代产业,也要培养具有自由平等精神的新知识人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弃官从商、创办实业、民族独立、政府支持、国家现代化等方面指出张謇与涩泽荣一在创办实业过程中的共同点。[答案](1)历程:19世纪末创立并初步发展。原因:清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民间设厂);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清政府官员的支持;历程:一战期间迅速发展。原因:西方工业技术的引入;民国政府鼓励;“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群众反帝爱国运动。(2)相同点:都弃官从商,将创办实业与民族独立富强结合;都得到政府支持;积极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等级过关练]10.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0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B.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C.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A[材料“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等信息表明政府对投资办厂的鼓励,故选A项;B、D两项均与材料无关;C项与史实不符。]11.“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重庆地区的工业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而来不及内迁的民族工业则被日军霸占、或被战争所毁。”这一状况发生于()A.甲午中日战争期间B.“一战”期间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C[材料中“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而来不及内迁的民族工业则被日军霸占、或被战争所毁”等信息说明是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故选C项。]12.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据史料记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仅存100家,而开工者只有20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的挤压B.美国经济大力渗透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A[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官僚资本趁机加紧经济掠夺,民族工业处境艰难,故“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故选A项;美国经济侵略属于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国民党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是单纯的“封建官府”,故C项错误;在半-5-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的经营能力并不属于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3.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其中反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轨迹的是()A.②B.④C.③D.⑤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经过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的短暂繁荣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的残酷打击及陷入绝境,于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示意图中的④所示轨迹符合史实,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了挽救经济崩溃,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国民党政府颁布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及四项办法。四项办法是:一、《金圆券发行办法》,即发行总额为20亿元的金圆券作为本位币,限期以3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的比价收兑法币。二、《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即人民所有金银外币限期收兑,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不在限期内兑换或存储者,一律没收。三、《中华民国人民存放国外的外汇资产登记管理办法》,即中国人存放在国外的外汇资产限期登记,违者予以制裁。四、《整理财政及加强管制经济办法》,即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格,应照8月19日各该地价格依兑换率折合金圆券出售,由当地主管官署严格监督执行;在上海等都市实行仓库检查并登记其进出货品;所有按生活指数发给薪资办法一律废止;禁止封锁工厂、罢工、怠工;上海、天津证券交易所暂停营业。为了推行这些法令,蒋介石设了上海、天津、广州管理区,派俞鸿钧、张厉生、宋子文分别为沪津穗经济管制督导员,蒋经国等为协助督导员。……蒋介石使用政治和警察手段强力推行这些法令,处死了某些以权勒索的官员和囤积居奇的商人,将数十名巨商大户逮捕入狱。——摘编自《(1948年)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及其有关法令汇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财政改革的背景及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财政改革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改革的背景为内战失利,军事开支巨大;面临经济崩溃;法币严重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面临-6-危机;“特点”根据材料“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颁布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及四项办法”等信息得出,这次改革主要是政府主导,有法律保障,有专门机构,有一定的强制性,涉及领域广等。第(2)问财政改革的影响,要结合当时国共内战的时代背景,考虑国民政府改革的目的回答;其影响主要是消极方面的,比如对民族工业的影响,社会矛盾的加剧等。[答案](1)背景:内战失利,军事开支巨大;面临经济崩溃;法币严重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面临危机。特点:政府为主导;制定相应政策和法律,强制执行;设置专门机构;有时限性;是特殊时期的非常政策;涉及面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7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北师大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