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1课新文化运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3、4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意义6综合7一、选择题1.《新青年》自第二卷刊登通告:“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同时,《新青年》第一到三卷每一号的封三都刊有《投稿简章》,明确提出“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此举()A.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B.体现了兼容并收的原则C.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D.大力弘扬了“五四精神”解析:B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是《青年杂志》的创办,故A项错误;“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和“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体现了包容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包容原则,没有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大力弘扬“五四精神”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故D项错误。2.(2019·广东惠州期末)郭沫若《反正前后》一文中指出,(1910年前)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这是支配着当时青年脑中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这最有可能说明()A.中国落后的最大阻碍是封建统治B.当时青年对中国认识不足C.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廷的紧迫性D.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落后解析:B材料“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推翻了……”,表明当时-2-的青年认为中国落后的最大阻碍是封建统治,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发展的阻碍。材料意在强调当时青年对中国认识不足,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意在强调当时认识不足,而非政治革命的紧迫性,故C项错误;D项不是青年们的认识,排除。3.(2018·浙江杭州期末)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思想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下列言论,属于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是()A.“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D.“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解析:D“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的主张,故A项错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主张,故B项错误;“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是康有为后期尊孔保皇的主张,故C项错误;根据“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知是激进民主主义者的主张,故D项正确。4.(2019·山东德州期末)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以下属于“这场思想变革”的现象是()A.“打倒孔家店”B.允许“民间自立公司”C.兴民权,设议院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解析:A据材料可知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主张“打倒孔家店”,故A项正确;允许“民间自立公司”属于经济领域的措施,故B项错误;兴民权,设议院属于维新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是孙中山的主张,故D项错误。5.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称:“中国的书写文体,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中国文化成果并维护其社会统治地位的工具之一,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A.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B.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力图救亡图存C.激进派提倡新文学注重思想启蒙D.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批判复古思潮解析:C根据题干中“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3-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在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文学,促进了文化普及,进而促进了新思想的启蒙,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主要内容是在文学形式上提倡白话文,是为了普及知识、开启民智,而不是批判复古思潮,故D项错误。6.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封建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D从题干材料“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以判断题干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故正确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7.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成为文学革命“第一个发难的信号”,在中国文坛和思想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18年,鲁迅则以他卓越的短篇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但是,在文学革命过程中,部分知识分子盲目地否定中国文学遗产,盲目地模仿西洋文学,出现了洋八股,硬搬硬套形形色色的文学上的“主义”。——据杨加印、张利满《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等整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学改良刍议》的核心主张和鲁迅“显示了文学革命-4-的实绩”的作品。简要评价“文学革命”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一“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大力鞭斥,得出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知识,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思想和民主发展的角度得出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等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文学改良刍议》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胡适的主张,得出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狂人日记》。第三小问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积极方面,根据材料“第一个发难的信号”“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并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得出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为中国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或答“推动中国文学的转型”);消极方面,据材料“部分知识分子盲目地否定中国文学遗产,盲目地模仿西洋文学,出现了洋八股,硬搬硬套形形色色的文学上的‘主义’”,得出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带有片面性,产生消极影响。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传统文化仍有生命力。(2)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品:《狂人日记》。影响: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为中国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或答“推动中国文学的转型”);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带有片面性,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