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专题一、专题二)人民版必修3
-1-阶段综合测评(一)(专题一、专题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子在当时()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B[孔子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而不是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故A项错误;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表明他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克己复礼”并非要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也不是要回到远古社会,故C、D两项错误。]2.先秦时期,各种治国方略层出不穷。“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治国方略()A.孟子B.老子C.墨子D.韩非B[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与题干“事少而功多”的描述不符,故A项错误;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与题干“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相符,故B项正确;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描述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变法革新、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题干描述不符,故D项错误。]3.“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无用也。”(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D[根据材料信息“《庄子·人间世》”可知此主张属于道家学派,由D项中“有为”“难治”可推断其主张“无为而治”,这正是道家的代表性观点,故D项正确。A项属于心学观点,B项属于法家思想,C项是儒家荀子的观点,皆与材料观点不同,故排除。]4.《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2-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B[“以教化为大务”是儒家的主张,“正法度之宜”是法家的主张,“道”则是老子的主张,但董仲舒在这里把它的含义给改变了,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的思想糅合了儒、法、道等各家的思想,故选B项。]5.“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由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提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故选D项。]6.科举时代有“人以科名(科举名试取得的功名)重”的谚语,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A.世官家族B.儒家读书人C.平民百姓D.统治阶层B[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参加科举的人主要是指儒家读书人,故B项正确。]7.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这种做法说明了()A.中央集权顺应历史潮流B.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彩C.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突出B[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反映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注意题干时间,“魏晋南北朝”是在汉代以后,“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反映了汉代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君权神授”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应天”和“正统”,不能反映皇权独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相权,故D项错误。]8.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去人欲。”朱熹旨在强调()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存天理、去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C[A项与材料中朱熹强调“明天理,去人欲”不符,故排除;在程朱理学家看来,“天-3-理”指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人欲”指的是人的自然欲求,故B项错误;从孔子“克己复礼”到《中庸》《大学》,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去人欲可得出朱熹强调儒家一贯主张“存天理,去人欲”,故C项正确;“发明本心”是王守仁提出的,故排除D项。]9.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守仁相近的是()A.陆九渊B.程颐C.朱熹D.程颢A[从王守仁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强调的是“心”的重要性,这与陆九渊的“心学”一脉相承,故选A项。]10.民国《歙县志》中的人物共有九卷,烈女传就有四卷,几乎占到一半,烈女人数从唐代到明清呈直线上升趋势,明清烈女数是宋元时代的四倍。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进步思想出现B.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理学正统地位强化D.专制皇权日益加强C[明清进步思想家中比如李贽,主张男女平等,与题目中烈女人数的不断增加不相符,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出现和发展,与题目中烈女人数的不断增加不相符,故B项错误;理学在南宋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主张“三纲五常”,与题目中烈女人数的不断增加相符,故C项正确;专制皇权的加强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是理学思想的强化,故D项错误。]11.黄宗羲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指朱元璋)罢丞相始也。”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A.反对纲常名教B.实行君主立宪制C.加强中央集权D.限制君主权力D[黄宗羲认为明代“无善治”的原因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丞相的废除表明皇权的加强,与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相联系,综合分析可知,黄宗羲主张限制君主权力,D项正确;题干材料涉及黄宗羲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无从体现A、C两项;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虽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但其思想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排除B项。]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C[顾炎武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改变其行为,必须先使人民“甘其食”(吃饱)、“美其服”(穿好),故C项正确。]-4-13.下列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D[虽然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中,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他们仍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思想仍属于儒学的范畴,不可能会深入地批判封建制度,所以D项符合题意。]14.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发明的C[A项中“完全”与材料中“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不符。B、D两项表述与材料无关。]15.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这句话中提到的技术是()A.印刷术B.指南针C.火药D.造纸术D[由材料信息“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羊皮纸被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造纸术,故选D项。]16.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C[三大发明在欧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17.汉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汉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汉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赋的地位演变()A.是时代发展的需求B.由皇帝的好恶决定-5-C.受朝代更替的影响D.因儒学兴衰而变化A[根据题干中“汉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汉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汉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可知A项正确;赋地位的变化并非由皇帝的好恶决定,而是时代发展的表现,故B项错误;此时都处于汉代,故C项错误;汉武帝之后,儒学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18.《辞海》解释汉字的某种字体时称:“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该字体开端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使用到现在。该字体是()A.隶书B.行书C.草书D.楷书D[结合材料中强调的“开端于汉末”“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一直使用到现在”等信息,可知是楷书,故D项正确。]19.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上述言论旨在强调书法创作应该()A.效法道家B.有意无法C.形神兼备D.超越古人C[根据题文“神采为上”可知强调的是书法的“神”,“形质次之”说的是书法的“形”,“兼之者……”指的就是形神兼备。这里的“绍于古人”不是超越古人,而是继承古人。故选C项。]20.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原因主要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国家的分裂C.战争的频繁D.文人的刻苦用功A[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说唱类音乐鼓子词、诸宫调等发达起来,杂剧和南戏等表演形式脱颖而出。]21.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杂剧A[题干提到的“文化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理学分别作用的结果,风俗画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文人画是理学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22.清代“京剧剧目取材广泛,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小说话本”。这说明京剧()-6-A.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精华B.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C.适应世俗文化的发展趋向D.因受人们喜爱而日渐流行C[材料主旨说明“京剧是市民文学的体现,京剧适应了市民的文化艺术追求”。A、B两项材料内容未体现,D项具有片面性。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23.“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解答此题要注意材料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畦留夷与揭车兮”等句式,这种体裁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正是楚辞的特点,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故选B项。]24.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B.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世俗文化发展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B[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信息反映的是市民各阶层对小说的认同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所以B项说法正确。]2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专题一、专题二)人民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