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9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经济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解析:本题解题关键为理解列宁所说的“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厂的认可和准备实施,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列宁实行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A、B两项中“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模式”为单一的公有制,无资本主义经济成分;C项混淆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故选D项。答案:D2.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解析:由“1921年”“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可知,此时苏俄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方式,选A项。-2-答案:A3.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苏俄(联)首先突破这一设想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新经济体制”解析:由“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可知,符合这一特征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首先打破这一政策的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答案:B4.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退却”是指()A.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C.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D.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解析:注意“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列宁曾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前进,但是该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1921年,俄共(布)转而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中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与材料意思不符。答案:D5.列宁曾强调“它是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实行的是一些非常措施,但是非常明显,这个政策在军事上战胜了敌人,但在经济战线上没有取得成功。”为纠正这一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3-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题干可知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与问题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行的,故B项正确;C、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问题中列宁采取的政策不符,故C、D两项错误。答案:B6.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公私效率的高低对比表明了斯大林体制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弊端,故选B项。答案:B7.1931年苏联购买了美国机器出口总量的50%,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世界机器出口的30%。到1932年占到英国机器出口的90%,世界机器出口的50%。这主要说明()A.苏联利用西方危机发展工业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成效C.西方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D.不同制度国家可以互相帮助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信息可知,当时西方正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故选A项。答案:A8.在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当中,政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下列政府行为的后果以“消极作用”为主的是()A.17世纪英国推行重商主义-4-B.1949年始德国逐步建立“社会市场经济”C.1963年苏联推广玉米种植D.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力举办公共工程解析:“重商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在绝对自由和集权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起到的是“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民不拥护政策、缺乏经验等种种原因,这场轰轰烈烈的玉米种植运动很快以失败告终,给苏联带来的是“消极影响”,故C项正确;罗斯福兴建公共工程为美国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起到的是“积极作用”而不是“消极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9.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B.“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C.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D.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解析:国家重视积累资金,工人工资增长较低,忽视了民生水平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故选B项。答案:B10.在2014年10月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国家历任领导人的民心指数统计中,勃列日涅夫排第3位,这里俄国人民应主要是肯定他的()A.推广玉米种植的改革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B.工业改革使苏联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匹敌C.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平反一些冤案D.倡导民主化、公开性,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解析:A、C两项为赫鲁晓夫改革内容,D项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只有B项符合勃列日涅夫的执政史实。答案:B11.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5-合史实的是()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工业生产总值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世界第二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析:1929年底,苏联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资金,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不利于经济恢复,A项错误;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并不能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直到1937年苏联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B项错误;斯大林体制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项错误。答案:C12.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A.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成为使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内容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解析:由“1973年”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A项符合题意。此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C项错误;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B项错误;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的是赫鲁晓夫改革,下放企业管理权,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40分,共40分)13.(40分)某班开展了一个以“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的世界现代化经济发-6-展的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各小组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包括这样几点:一是苏联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义,二是经济行政计划,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四是高积累高投资,也就是要求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做出牺牲,这与第三点紧密联系。——摘自凤凰网《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材料二中国——邓小平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模式”的特征。(16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及邓小平克服以上弊端的努力及经验教训。(24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即可作答。第(2)问,从计划经济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积极性受到挫伤等方面回答弊端;经验教训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实事求是、依据国情等方面思考。答案:(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2)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克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验教训:必须从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坚持对外开放。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9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