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9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成就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阅读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A.“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解析:由材料中“进入太空”“经济崛起”两个关键词可判断答案为B项。答案:B2.2013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000千克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A.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推向了全世界。其推广应用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答案:C3.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2-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D.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解析: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答案:D4.E=mc2是科学家爱因斯坦从狭义相对论推导出来的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定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家继美、苏、英、法之后在此基础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是()A.1960年仿制近程地对地导弹成功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1970年“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D.1983年“银河—Ⅰ号”研制成功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成就,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制造核武器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B5.校园标语(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的校园标语(口号)按开始流行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②“向科学进军”③“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解析:四个口号分别出现于1968年“文革”时期、1956年全面建设时期、1978年高考恢复时期、1983年新时期,故选B项。答案:B6.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3-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客观规律,为我国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归根结底,其目的是通过教育的发展,让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发展服务,最终提高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答案:A7.毛泽东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自由讨论B.在学术问题上允许发表不同意见C.在《宪法》范围之内允许任何争鸣意见D.社会科学的争鸣要在《宪法》范围内解析:毛泽东的意思是让学术探讨实现自由。A项仅是列举形式;C、D两项是大前提,且学术一般不涉及政治问题,即使涉及也是言论方式的争鸣,不是主观目的,不是敌我矛盾。所以A、C、D三项都没有反映这段话的实质。故答案为B项。答案:B8.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获得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最高肯定。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有利于文学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二为”方向的提出B.“双百”方针的落实C.国家奖励文艺政策的促进D.破除“文艺黑线专政”的推动解析:破除“文艺黑线专政”是“文革”期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荒谬行为,不可能推动文艺向良性道路发展,故选D项。答案:D9.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4-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A.“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B.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解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工科学院创办起来”,故选B项。答案:B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A.全面教育B.现代教育C.人民教育D.义务教育解析:注意时间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信息“向广大工农开门”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可知,当时教育方针为人民教育,故C项正确;全面教育的内容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强调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11.“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央“文革”小组可知,这一文艺形式是“文革”期间的“样板戏”,这种形式不利于中国文艺的发展,“文革”期间“八亿人民八个戏”,是当时中国民众的-5-主要精神食粮。答案:C12.“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具体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40分,共40分)13.(4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12分)(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调整?(12分)(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16分)-6-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把握不同时期的国内、国际局势。20世纪50—70年代,美苏、中美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0世纪90年代,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全球化逐步加强。答案:(1)战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原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烈。(3)新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成绩:“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和科教文艺 第19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成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