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学习目标探学新知一、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2、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①政治: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经济:设诸路转运司综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分散机构权力①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②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1.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3.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内容;4.认识南宋偏安的历史影响。重点: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王安石变法3.南宋偏安难点: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王安石变法2(3)重文抑武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3、作用①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②消极:但“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学而致用:题1、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渴望收复幽云地区B.将调兵权与统兵权相分离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崇文抑武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1)宋辽:①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②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宋夏①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②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学而致用:3题2、下面为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B.C.D.2、财政危机(1)军费开支庞大:北宋虽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2)官僚队伍膨胀: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3)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学而致用:题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以下对材料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北宋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B.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C.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D.北宋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宗旨:整顿官僚机构3、原则: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4、措施:(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2)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45、结果:庆历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6、评价(1)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消除了财政赤字;(2)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3)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4)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学而致用:题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重要目的是()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题5、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四、南宋的偏安1、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两位皇帝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2、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3、南宋与金(1)岳飞抗金: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2)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5(3)南北对峙: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学而致用:题6、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胡虏”“匈奴”应该是()A.契丹人B.匈奴人C.党项人D.女真人随堂训练1、1071年,宋朝大臣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D.抽调各地精兵以充实禁军2、宋田况在《儒林公议》中描述宋代:“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由此可以推断()A.科举制在宋代地位至高无上B.宋代的武将受到压抑C.宋代文人没有民族危机感D.统治者不重视对祖宗的祭祀3、“陈桥兵变”后,北宋政权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没有成功的是()A.收复燕云十六州B.削平南方割据势力C.解除节度使兵权D.消灭北汉割据政权4、1078年有官员上书宋神宗:“近年以来,朝廷将年老不能任事的官员安置在道教宫观并优与俸禄。由于人数不限,有的精神未衰,年富力强,便游手好闲,求此职位……到今日,内外宫观百余员,无丝毫实际事务可做,而每年耗费国库数万缗。”材料反映了北宋()A.财政出现严重危机B.官员养老制度存在弊端C.官场风气萎靡不振D.冗官现象十分严重65、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其变法的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6、“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利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7、林升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讽刺的哪一朝代的统治者?()A.东晋B.南朝C.北宋D.南宋答案一、学而致用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了状元登第的巨大荣耀,这是手握重兵的将领不能比拟的,由此可知,北宋时崇文抑武,D项正确。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元朝建立的时候,辽、北宋、西夏都已经灭亡,故不可能出现元朝与辽、北宋或西夏的并立,B、D两项错误;金朝建立后很快灭掉辽,双方不存在长时间的并立,A项更符合题意。7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不是强调措施,故A项错误;由材料“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得出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故B项正确;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与材料“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官僚机构膨胀、军队不断扩充、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三个方面,故D项错误。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寇乱息而威势强”,即平息农民起义,维护封建统治,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可排除。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反映了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所以选B。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岳飞的历史贡献是抗击金军,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D项正确。二、随堂训练1答案及解析:答案:A8解析:本题考查宋代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强调皇帝对士大夫的倚重.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故A项正确。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材料强调的是考中状元的荣耀远胜过从军将兵凯旋.没有涉及科举制的地位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大庙,其荣亦不及矣”得出考中状元比将兵凯旋还荣耀.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武将受到压抑.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人对民族安危的态度,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对宗庙祭祀的态度,故排除D项。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北宋宋太宗在统一中原和南方后,欲夺取燕云十六州,但被辽军击败,几年后宋再次征辽,结果仍大败,A项正确。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北宋官员养老制度的认识,材料反映退休的年老官灵待遇优厚,导致年富力强的官员也谋求退休养老之法,国家财政耗费巨大,说明养老制度存在严重弊端,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北宋财政收支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官场的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北宋冗官的现象,故D项错误。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在青黄不接时,官府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款给城市手工业者、农民,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A项;募役9法是纳钱代役,方田均税法是重新丈量土地作为纳税的依据,农田水利法是规定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都跟高利贷盘剥没有关系,故排除B、C、D三项。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D选项正确;A、B、C项内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北宋灭亡,赵氏建立南宋,后定都临安(现在的杭州),当时中原及江南人民渴望南宋统治者收复金国控制的中原,而南宋统治者却与金和议,故选D项。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