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综合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1-综合达标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初的雅典公民,要想提高自己的等级位次,其最直接的途径是()A.提高军事才能B.锻炼演讲水平C.迅速积累财产D.培养参政意识解析:由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可推知为雅典梭伦改革时期,梭伦改革内容之一就是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提高等级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增加财产,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间接途径,不能短期内提高等级,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2.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解析:商鞅变法推行军功授爵制、郡县制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符合材料观点,故①正确;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能证明材料观点,故②错误;梭伦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赋予雅典公民有限的参政权利,符合材料观点,故③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生产关系,不能证明材料观点,故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答案:D3.下列改革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是()A.商鞅废井田,开阡陌B.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C.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D.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解析: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故A项正确;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有利于鲜卑族的移风易俗和汉化,但这不是促进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故B项错误;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是为了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谈不上社会的转型,故C项错误;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与社-2-会转型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4.纵观古今中外的改革,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规律。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最突出的相同点是()A.都重视农工商业的发展B.都采取了中庸的立场C.都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D.都有一定的民主色彩解析:A项符合梭伦改革的特点;B项仅符合梭伦改革的特点;C项是二者共同点,二者都打击了奴隶主守旧贵族利益;D项仅符合梭伦改革的特点。答案:C5.“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庆历新政解析:材料讲了土地兼并严重,实行了均田制政策,联系史实可知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故B项正确;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与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6.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重点在于解决生产问题,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故A项错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将兵法和均输法,前者是加强军事,后者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科举新法是为了选拔人才,故D项错误。答案:B7.“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解析:材料未涉及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3-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均输”和“保兵”可知意为均输法和保甲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王安石变法,故C项正确;材料与戊戌变法内容不相符,故D项错误。答案:C8.2017年习近平元旦讲话强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下列各项中关于中国古代改革认识不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赋予了秦国新的生命力B.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是整顿吏治D.这些改革给我们今天的改革以有益的启示解析: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面貌,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民族融合的趋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整顿吏治是庆历新政的中心,而非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为今天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9.商鞅实行县制,“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而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破荫附,“编户齐民”。二者的共同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析:根据材料“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破荫附”,可知这一制度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故A正确;B、D与材料无关;C说法错误。答案:A10.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选项变法措施评价A梭伦改革: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B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租调制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形成编户齐民制度D王安石变法:市易法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解析:梭伦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按财产的多少来划分社会等级,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奖励军功,从而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推行县制,实际上取消了分封制,限制了旧贵族特权,以任命制取代世袭制,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均田制是租调制实施的基础,而不是租调制是均田制的基础,故C项错误;市易法由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政府肯定要承担购买货物和运输货物的开支,故D项错误。-4-答案:B11.“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出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有()①逐渐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都要求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故选D项。答案:D12.埃及阿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B.都因西方列强入侵而出现社会危机C.都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都确立了立宪制政治体制解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不断对外扩张,埃及和日本因西方列强入侵而出现社会危机,推动了其内部的改革,故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埃及阿里改革把埃及划分为7个省,建立了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从而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和割据的局面,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穆罕默德·阿里仍然垄断国家政权,日本确立普鲁士式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3.下列措施中,对旧贵族政治特权产生直接冲击的是()①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爵级制”取代“世卿世禄制”②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③梭伦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④日本“废藩置县”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打破了贵族的“世卿世禄”,故①正确;“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解放了农奴,但并未对旧贵族产生直接的冲击,故②错误;梭伦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打破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故③正确;日本“废藩置县”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14.下列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有()-5-①王安石变法②戊戌变法③阿里改革④明治维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戊戌变法废八股、创办京师大学堂;阿里改革创办各类学校,选派青年出国留学,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明治维新效仿西方教育体制,培养人才。答案:A15.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项表述符合史实;B项中“大大减轻了阻力”说法不符合史实,论战仅仅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中国的史实,中国的光绪帝没有实权,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中国史实,戊戌变法脱离民众,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6.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已经发现,农奴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能够获得自由,但仍然要同之前一样付钱给原主人。大部分地方的农民虽然不满意,还是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新地位。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俄国的农业生产率有了可观的提高。更多农民发现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获得的“自由”,说明农奴解放对国家的积极影响。答案:(1)主要因素:废除农奴制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农奴不断起义抗争。-6-(2)自由:获得人身自由;出钱赎买份地。积极影响: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自由劳动力;推动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俄国的政治近代化。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明万历元年(1573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考成法。规定各级部门都要“置立文簿,每月终注销”。每事定出完成期限,逐月逐季逐年检查,作为考核官员优劣的标准。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再者,地方抚按负责一省之事而汇总于六部,六部据簿以检查各地职守,六科据簿以检查六部,内阁据簿以检查六科,使事权最后集中于内阁。万历二年(1574年)十二月,张居正命造御屏一座,将府部以下知府以上所有官员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以便神宗皇帝朝夕省览。数年之后,科道官说:“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渐次修举。”同时,张居正发现,“近来因行考成之法,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居正考成法的成效。答案:(1)制度严密(考核严格;重视监督);注重时效;强调落实;事权集中于内阁,突出皇帝权威。(2)有利于整顿吏治增强实干作风;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振兴朝政。滋生了严苛行为;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官僚政治的弊端。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城市的兴衰变化较大,坊市体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公元965年,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百姓在三更前可以外出行走。宋太宗时期出现侵街现象,临街设邸店的事情时有发生,政府禁不胜禁。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即可开商店。宋神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随着政府禁令的松弛,坊墙被纷纷拆除,封闭的坊市制彻底崩溃,开放型的城市新格局逐渐形成。坊市制崩溃后,厢坊制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城市管理制度。另外,宋还确立了军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综合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