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4.13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三分相权B.废除宰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内阁【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废除宰相制度,故选B。A是唐朝;C是元朝;D是明成祖。2.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位大臣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C.明代的内阁D.明代的宰相【解析】选C。据材料“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可以看出他生活的朝代已经没有了宰相这一官职的称谓了,明代明太祖废除宰相,因此可以排除A、B、D。明代内阁享有票拟权力,故选C。【补偿训练】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D.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解析】选C。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A、B、D错误,选C。3.他的足迹,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他是()A.张骞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2-【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郑和自1405-1433年率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故材料中的“他”是郑和。故选B。4.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炫耀明朝国力B.开拓殖民地C.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D.发展对外贸易【解析】选C。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故C与题意相符。5.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C.以政治目的为主D.以经济目的为主【解析】选C。朝贡贸易是在开放的政策下以赏赐与朝贡的方式进行的,突出了对国威的炫耀,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故C与题意相符。6.大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创造了诸如明长城和北京城等辉煌成就。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B.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C.明朝中后期连年灾荒D.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朝政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这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故D符合题意;明朝中后期连年灾荒导致农民起义;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A、B、C不符合题意。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3-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1)根据材料一,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解析】第(1)题由“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知丞相的作用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第(2)题由“今我朝罢丞相”可知材料反映了秦朝设立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废丞相之后,分别设立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管理国家的行政、司法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就是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通过逐层分析,纵向对比,就能概括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第(3)题秦汉时期,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明清时期,废除丞相制度,失去相权的制约,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可以答出发展趋势。答案:(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3)趋势: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4.13 从明朝建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7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