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1-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故将柯乐柏的信件退回。2.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解析:选A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3.有史学家认为:在对外关系上,“中共新政权从一开始就对西方列强采取了强硬的姿态”。以下哪一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点()A.“不结盟”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求同存异”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B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结盟外交,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要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故B项正确;“求同存异”主要是针对亚非国家提出的,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针对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提出,故D项错误。4.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美国的挑拨和煽动下,处于两大阵营之间的、特别是邻近中国的一些民族独立国家,对新中国存在种种疑虑和偏见。如何处理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新中国以主动姿态采取的举措主要是()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参加日内瓦会议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谋求重返联合国-2-解析:选C依据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与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故C项正确。5.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国际社会认可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C.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选B材料涉及印度支那问题、“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故B项正确;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印度支那问题无关,故A项错误;1955年新中国出席万隆会议,1971年新中国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均与印度支那问题无关,故排除C、D两项。6.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A.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B.推动了印度问题的解决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解析:选A材料“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反映出此次会议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的1954年日内瓦会议,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故A项正确。7.孔子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应是万隆会议,中国的“求同存异”原则推动了大会的圆满成功。B项体现了对抗,A、D两项不符合题意。8.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解析:选D在亚非会议的过程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确保了会议的正常进行,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是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三集材料二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1)依据材料一,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这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6分)(2)材料二是谁在何时、何地、什么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5分)(3)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可知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相处问题,针对的是当时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第(2)问,据材料二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等分析。第(3)问,据材料一、二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活运用。答案:(1)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问题。针对的现象:殖民主义、霸权主义。(2)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方针:“求同存异”。(3)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7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