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学习目标探学新知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2、措施:(1)奏折制度:①形成:这一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②作用:这种迅速、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的控制。(2)中枢秘书机构①军机处: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②内阁: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3)思想文化: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1.了解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理解康乾盛世的概念;2.掌握清朝疆域奠定的过程;3.分析清朝统治危机的出现;重点:1.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2.清朝疆域奠定的过程3.清朝的统治危机难点:1.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2.清朝疆域奠定的过程2学而致用:题1、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英咭唎国贡献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题2、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明清的君主专制C.浅议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制制度的强化二、疆域的奠定1、过程(1)台湾:①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第二年,清朝在台湾设,隶属福建省。(2)俄国:①,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②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俄军据点,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③1689年,两国签订,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蒙古:①归降: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被称为漠西蒙古。清朝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②崛起: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③平定:A.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B.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3④管理:A.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旗长。B.年,清朝在新疆设立,总领军政事务。(4)西藏①册封:清初,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来京朝贺,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另一位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在康熙时被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②管理: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又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2、对宗教事务的管理:(1)清朝专设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2)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3、最终奠定: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4、管理制度①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②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学而致用:题3、元、清两朝都对台湾进行了行政管辖。为此分别设置了()A.宣政院、台湾府B.台湾府、市舶司C.澎湖巡检司、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台湾府题4、公元1690年,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次年,康熙帝到多伦抚慰喀尔喀各部(漠北蒙古族诸部),并正式任命各部首领,编审成旗,建立了与内蒙古一致的行政区划。材料说明清朝()A.实现了对漠北地区的有效管辖B.完成了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蒙汉民族间的经济交流4D.在漠北确立了行省制度三、统治危机的初显1、人口危机: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2、农民起义(1)原因: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2)表现: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3、外部危机:(1)以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政策加深了隔阂和矛盾。①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1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②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3)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学而致用:题5、史书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突破了1亿,乾隆二十一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导致“人口爆炸”的最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B.经济繁荣C.科技发达D.移民增加题6、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随堂训练51、雍正皇帝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要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其根本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C.提高清朝行政效率D.加强对行政官员的监察2、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A.清代军机处B.元代中书省C.宋代枢密院D.唐代门下省3、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国家军政要务;五年后,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二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出()A.军机处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B.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尖锐C.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利器D.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4、顺治九年(1652)三月初八日,淸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三级和一级。清廷此举()A.导致清初的文字狱大兴B.促进了科举制完善C.意在加强思想控制D.规范了官员依法行政5、下列有关《尼布楚条约》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B.条约的签订双方是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C.条约规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D.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6、“以流人黑龙江之绰尔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该条约内容应出自()A.《尼布楚条约》B.《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伊犁条约》7、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6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西南: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西北:清朝设置伊犁将军。A.君主专制的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侵略与反抗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8、18世纪后期起,不少士人建议朝廷将内地过剩人口组织起来,迁往西部从事开发。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西部开发引起士大夫关注B.人口膨胀已成为社会问题C.有识之士警觉英国的扩张D.清朝的行省制进一步完善9、“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答案一、学而致用7题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嘉庆二十一年在雍正之后,军机处已经设立,军机处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故选C项。从材料分析是内阁奉上谕,上谕不是内阁起草,排除B项。清朝有中书科,但不具备中书省地位,仅具有监察职能,排除D项。题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雍正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空前强化;康熙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题3答案及解析:答案:D题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清政府对漢北地区的管理。材料反映康熙时期清军在漠北地区打败噶尔丹,并任命各部首领,设置行政区划,说明清朝政府实现了对漠北地区的有效管辖,故A项正确;当时已基本完成国家的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蒙汉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清政府在漢北地区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故C、D两项错误。题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古代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繁荣。清代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有利于解决粮食供给问题,这是人口增长的基本前提,社会稳定,不可能造成人口翻倍的增长,B项正确。题6答案及解析:8答案:A解析:A.从材料中的厚往薄来,可以看出是朝贡贸易,市舶使是官府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广州13行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突出表现,这一切都是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特征。B.材料涉及到的是对外贸易关系,而不是城市的繁荣。C.材料反映的信息几乎都是在明清时期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整个中国古代外贸发展的特点。D.材料与造船业没有关系。故选:A。二、随堂训练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雍正时期实行密折制度的根本目的,密折制度的实行使朝政操作黑箱化,加强了皇权,故A项正确;密折制度是与上达相关的制度,而非政令下达的畅通,故B项错误;提高行政效率是结果而非目的,故C项错误;加强对官员的监察是目的,但非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军机处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军机处官员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替皇帝办事,但它却又是皇权高度强化的重要标志。故A项正确。元代中书省、宋代枢密院、唐代门下省都不是临时机构,故都排除。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雍正到乾隆时期,设置和裁撤军机处都是由皇帝意志决定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军机处加强皇权的作用,C项正确。4答案及解析:答案:C9解析:题干中反映清朝一名举人因文章“悖戾经注”被除名,考官也因此受到牵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廷此举意在加强思想控制,C项正确。题干内容是清朝文化专制的体现,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淸时期已僵化,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ABC叙述不符合史实.故选D.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康熙二十八年中国处于清朝前期,B、C、D三项都是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是康熙年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条约,它规定了中俄边界的走向,A项正确。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不涉及有关“君主专制”的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涉及中国东南台湾、西南西藏和西北新疆,皆边疆地区,且边疆地区民族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7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