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热词8 市民阶层学案
-1-热词8市民阶层[概念阐释]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研究中,冯尔康根据政治秩序将中国古代社会分成不同的等级,平民是其中的一个等级,一般包括胥吏、庶族地主、自耕农、佃农、商人、手工业者,其中属于城市居民的主要是商人与手工业者,政治地位仅高于奴隶与半奴隶。在史学界,所谓的“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与其他等级相比,“市民阶层”在经济基础与政治地位上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在宋清之际其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从政治上看,中国古代市民的政治能力是低级的,在政治格局中处于相当边缘的地位,从这种角度讲,中国古代市民阶层也不可能成为“国家—社会”两元格局中的“市民社会”。从意识形态上看,明中叶以后,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晚明社会的整体风貌。市民阶层在意识形态层次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士林风气上。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成了士人标榜的信条。到了明季,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其次,市民阶层兴起对晚明学术的影响,晚明学术一大特点是启蒙思潮对人性的解放。如果说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文艺是市民阶层的产物,那么晚明的新思潮可以看作是知识阶层和市民阶层互相交流融汇的结果。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都从各自的角度阐释新的经济条件下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变革要求。他们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除反抗封建礼教这点之外,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已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主流的儒家思想与宗法文化,即使简陋,毕竟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系统。最后,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士大夫文人长期盘桓于都会市廛,混杂于市井众生之间。久之耳闻目染下,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渐渐与市民阶层有更大的接近。这一时期世俗文学的创作达到了高峰,说明了知识分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市民阶层,了解市井百姓的生活状况、生活情趣,熟悉大众的语言,甚至商业行情。叶伟颖在《试论宋代市民意识的觉醒及其表现》中指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较为宽松的-2-社会环境和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促使以城市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日趋活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具体表现为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的觉醒。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给传统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研究的一般情况:第一,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研究主要是对工商业者阶层的研究。第二,对市民阶层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等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如认为:①中国古代的市民阶层只是集权专制体系中被统治的对象。②在政治上处于边缘地位。③专制政府只允许工商业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④工商业者的力量在宋元特别是明清以后有所发展并努力寻求主流社会地位等等。[考题例证]1.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解析题干材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再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可知,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等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答案C2.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解析从“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水陆交通路线”等关于商业的信息说明经济发展促进知识的更新,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印刷技术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是显示介绍书籍,没有反映科举考试信息,故C项错误;“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A-3-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热词8 市民阶层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7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