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节水循环[学生用书P50]一、“水的行星”1.从形态上看(1)水呈气态、固态和液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形成各种水体。(2)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2.从空间分布上看水体特征海洋水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陆地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大气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3.从水的运动和更新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4.从利用上看(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2)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目前人类利用的很少。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定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2-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2.水循环的分类(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意义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①水汽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通过这样的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⑧植物蒸腾,⑨水汽蒸发,③降水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海上内循环①水汽蒸发,⑦降水循环水量最大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4.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5.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形态。四、洪涝灾害防治1.类型: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1)洪水灾害: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2)雨涝灾害: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2.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2)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①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②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3-一、判断题1.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有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2.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循环水量最大。()3.水循环既是物质流也是能量流。()4.对地表形态有塑造作用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和地表径流。()5.洪涝灾害是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引起的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答案:1.√2.×3.√4.×5.×二、选择题6.塔里木盆地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①海陆间循环②海上内循环③陆地内循环A.①B.②C.③D.①③答案:C7.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③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不能对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体现的水循环环节有()①蒸腾②蒸发③降水④地表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9.下列现象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是()A.塔里木河河水B.未登陆的台风C.青海湖湖水D.洞庭湖湖水答案:D10.西北地区的坎儿井采用地下暗渠输水,其目的是()A.减少地表径流B.减少下渗量C.减少蒸发量D.保持水温恒定-4-答案:C11.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是()A.修筑堤坝和疏浚航道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答案:C水循环[学生用书P51]【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水循环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1)按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图中体现的水循环类型有哪些?(2)图中水循环联系了哪几大圈层?(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中主要涉及哪些水循环的环节?从水循环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诗是否严密?提示:(1)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3)降水和地表径流。不严密,自然界的水体是相互转化和相互联系的,海陆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把海洋水和陆地水联系起来,形成循环。【核心考点突破】1.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图示续表-5-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环节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蒸发、凝结降水等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四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1)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2)看发生领域:海陆间循环的发生领域既有陆地又有海洋,陆地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陆地,海上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海洋。(3)看循环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和降水,海上内循环只包含蒸发和降水。(4)看参与水量: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少。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径流量和水位变化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量,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地下径流量,使河流水位平缓减少修建水库对河流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流含沙量围湖造田对河流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增加3.影响下渗的因素(1)降水强度、历时长短: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降水历时越长,越利于下渗。(2)地表起伏状况:地表起伏越小,水流速度越慢,越利于下渗。(3)植被覆盖状况:植被覆盖程度越高,越利于下渗。(4)土壤状况:土质越疏松,越利于下渗。-6-4.影响地表径流量的因素因素影响年降水量(冰雪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面性质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的下渗作用强,地表径流量减少蒸发量蒸发量大,地表径流量小人类活动增大地表径流量:地面硬化、破坏植被等。减小地表径流量:植树造林,铺设渗水砖等【对点跟踪训练】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是一座典型的山城,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方面开始紧缺,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郴州正积极打造海绵城市,力争建设成焕然一新的山水郴城。读海绵城市模型示意图(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A.水汽输送B.地下径流C.地表径流D.下渗2.与传统城市相比,建成后的“海绵城市”()A.地表径流增多B.降水总量减少C.蒸发量增加D.下渗量减少解析:第1题,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从地表指向地下,因此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下渗,故D正确。第2题,海绵城市主要体现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将蓄存的-7-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在“海绵城市”影响下,地表径流减少,降水总量变化不大,蒸发量增加,下渗量增加,故C正确。答案:1.D2.C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生用书P52]【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据统计,陆地上的水体在不断更新,河流中的水平均更新周期为12~20天,湖泊水平均更新周期为101~102年,地下水平均更新周期为102~103年。材料二据统计,全球每年水的总蒸发量和总降水量均为500000立方千米。全球海洋总蒸发量为430000立方千米,总降水量为390000立方千米,有40000立方千米的水汽输送到大陆上空,陆地上约有40000立方千米的径流又输送到海洋。材料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以及大江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均与水循环有关。材料四水通过水循环和水的三态变化,不断地吸收太阳辐射,传输和放出热量。探究四则材料所描述的水循环的意义。提示:①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②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③塑造地表形态。④维持全球热量平衡。【核心考点突破】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由于水循环的存在,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从而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更新陆地淡水在水循环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补充了陆地上的淡水资源。(3)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瀑布,流水堆积形成的洪(冲)积扇、三角洲等,都与水循环有关。(4)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5)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作用。(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地表形态。【对点跟踪训练】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8-1.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下列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e减少2.下列属于水循环主要地理意义的是()A.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加速冰川融化C.使水呈三态变化D.使海平面上升解析:第1题,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会使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即图中b增加。第2题,水循环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答案:1.B2.A洪涝灾害及其防治[学生用书P53]【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洪涝灾害是我国影响最广泛,造成财产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洪涝分区图。(1)从图中分析我国多洪涝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气候和地形原因。(2)长江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区,该流域哪些地区的洪涝灾害更为频繁?原因是什么?-9-(3)为什么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提示:(1)季风气候夏秋季降水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降落,东部、南部沿海经常受台风影响;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涝灾害更为频繁。与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相比较,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的流量更大,再加上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所以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3)长江流域人口稠密,有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区、工业基地和密集的城市群,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所以一旦发生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核心考点突破】1.洪涝灾害的形成条件分析(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越低洼,排水越不畅,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大。(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2.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具体要求:上游—修建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非工程措施加强监测、预报;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对点跟踪训练】下图示意1995—2009年长江某支流流域洪涝灾度与大雨强度以上降水频次的关系。灾度数值越大,表示灾情越严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洪涝灾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流域防治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10-答案:(1)洪涝灾度波动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道淤塞;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增多,洪泛区经济密度增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防洪能力下降。(2)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等。[学生用书P54]考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4.1 水循环学案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8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