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
1第七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试制成功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共1.28多万项。这些成就的取得()A.反映出科研领域还未受到“左”倾思潮干扰B.是科研领域“大跃进”的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表明我国科研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解析新材料的试制成功可以满足导弹、原子弹、航空等领域的科研和生产需要,为我国独立自主的发展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故选C项。答案C2.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展核武器主要是为了()A.增强国防实力B.对付美苏等国C.稳定世界秩序D.改变世界格局解析中国政府始终承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增强国防实力,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故选A项。答案A3.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相比,其特点是()A.大力发展尖端科学技术B.推动社会主义建设2C.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D.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政策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成果很少转化为商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技成果才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或商品。故选D项。答案D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于2000年,用于奖励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公民,此后每年评审一次,次年年初公布结果并颁奖。人们曾这样形容首届获奖者之一:“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请问他是()A.钱学森B.邓稼先C.李四光D.袁隆平解析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这种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故说袁隆平“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D5.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了()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解析结合材料给定的时间点,1995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科技产业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36.下面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解析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的新突破新发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故D项正确。答案D7.著名的航天先驱齐奥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并蹒跚学步了。中国人“走出了自己的摇篮”的第一步应指()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第一枚导弹发射C.“银河-Ⅰ号”计算机的问世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解析本题的四个备选项都是现代的科技成就,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可知D项符合题意。答案D48.据1956年12月21日新华社报道,1956年一年中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学术会议,初步统计有50多次,多于过去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完成的学术论文和报告超过2000篇,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到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激励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影响C.“双百”方针的鼓舞D.“大跃进”的刺激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鼓励学术界开展百家争鸣。在这一方针的鼓舞下,学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故选C项。答案C9.一个音乐人的回忆——音乐学院院长领头在全院批判贝多芬……到了夏初,红卫兵运动兴起,又顺理成章地传出“跳芭蕾的斩腿,弹钢琴的斩手”的风声……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文艺工作者思想过于激进B.西方文艺形式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D.其他艺术形式水平全面提高解析由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强调艺术的阶级性,否定西方艺术形式,这种情况出现在“文革”时期,而其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故C项正确。答案C10.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各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情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问题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5解析1961年“双百”方针得到贯彻,所以《李慧娘》受到赞誉;“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所以《李慧娘》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结束,文艺界拨乱反正,“左”倾错误受到清算,所以《李慧娘》重新得到肯定。由此可见,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所以选A项。答案A11.到1950年中期,中国拥有的227所高等院校中,有138所属于公立,65所属于私立,24所属于外国宗教机构。这种现象表现,当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是()A.实现国有化B.加快普及步伐C.打破发展的不均衡D.实行统一管理解析高等院校私立和归外国宗教机构所属,这不利于人民教育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要办好人民教育,就必须实现高等教育的国有化,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转化为人民教育。故选A项。答案A12.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解析本题的限制词是“主要”。1950—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建立,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D项是最主要的原因。人们重视健康和教育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本身是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表现,故B项不是决定因素。1950—1957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时期,不是“完善”时期,故C项表述错误。答案D61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C.新中国成立初期技术人才匮乏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解析注意图片中的院系调整以及时间信息“1953年”,1953年后,与工业有关的院系大批量设立,客观上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迅速兴起。故选A项。答案A14.1955年12月3日的《光明日报》提出:“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要求全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有学术地位和专门技术的高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主要是指()A.中苏关系恶化B.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C.两极格局形成D.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增强解析1955年,三大改造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即将建立,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主题转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故选B项。答案B15.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日制在校学生数量变化表(部分),对1978年变化原因分析最恰当的是()年份小学普通中高等7(百万人)学(百万人)学校(千人)1965年110146951972年10736.5约2001978年146.2765.48850A.恢复高考制度的刺激B.《义务教育法》的颁布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希望工程”的启动解析材料中1978年中小学和大学生数量增加幅度明显,这是受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刺激的结果。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16.以下是某文件中规定的摘录。该文件颁布于()·政审主要看本人表现·对“老三届”等往届毕业生放宽年龄限制·婚否不限·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报考时,其所在单位不得无故阻拦·符合条件的所有报考人员不受家庭出身的限制·大学按高考成绩择优录取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8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解析题目提供的文件颁布于197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的有关规定。故选D项。答案D17.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答案A1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又在2006年、2015年进行过两次修订。这主要是为了()A.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凸显人民教育的时代特色C.依法保障基础教育的发展D.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修订主要是为了依法保障基础教育的发展,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C19.《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此后,中国政府()A.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9解析中共十四大召开于1992年,“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其他三个选项的时间都是在中共十四大之前,故C项正确。答案C20.“希望工程”是由共青团中央于1989年10月发起实施,是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公益事业。截至2015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18.32亿元人民币,资助学生逾535万人。这表明“希望工程”()A.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B.保障了教育的均衡发展C.为教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解析希望工程资助大量学生,使他们能够接受教育,这是其为教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22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续表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73南优2号杂交水稻育成是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10年杂交水稻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材料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的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8分)(4)根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4分)参考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第二,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三,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4)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2.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清朝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清及不合共和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8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