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通史整合概要学案 新人教版
1中国近代史·通史整合概要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领域核心知识特征政治(1)列强侵华:虎门销烟打击了列强侵略,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分别破坏了中国的关税、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有利于列强勾结;火烧圆明园,造成中华文化的极大破坏;《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2)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违背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资政新篇》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天京事变集中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明农民阶级缺乏先进思想的指导,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半殖民地特征特别明显。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由农耕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变经济(1)列强侵华: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近代军工企业、近代民用企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但民族工业因缺乏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造成地区分布不平衡、行业分布不平衡;19世纪末,随着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为口号,投身资本主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社会生活变迁: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西装、西餐、新式住宅、铁路、公路、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新式礼仪与传统礼仪并存,中西文明碰撞与交融。文化(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2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洋务派:“中体西用”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3)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把向西方学习提高到制度的层次,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9年)领域核心知识特征政治(1)西方列强先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3)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虽然失败,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气息。(4)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中国政治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觉醒与探索是甲午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经济(1)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方向发展。文化(1)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2)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格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改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3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1949年)领域核心知识特征政治(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国民革命: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黄埔军校建立,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开展;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工农武装割据: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从“城市中心暴动”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5)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投降主义决定开展土地革命;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中共逐渐走向成熟。(6)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华北事变使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从对抗走向合作,从内战走向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8)全民族抗战: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两个战场、两条路线同时并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正面战场先后发动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四次大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平型关大捷既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也是国共合作的典范;百团大战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抗日战争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9)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中国命运面临抉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重大努力;内战爆发后,经过防御、反攻、决战,1949年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0)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化的新方向阶段;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4期,实行土地革命路线,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战,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开展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经济(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民族资本主义: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快速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战乱不断,日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榨,民族工业不断萎缩。(3)官僚资本: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建立起来,通过对民族资本的掠夺和压榨,成为国民党统治的经济基础。(4)外国资本:一战后,形成美日资本占有优势;抗战爆发后,日本实行“以战养战”,大肆掠夺中国财富;抗战胜利后,美国资本独占中国市场。(5)社会生活:服饰、饮食、建筑、婚姻礼仪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交通、通信逐渐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文化(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5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通史整合概要学案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8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