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后限时集训25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一、选择题(2019·福建质检)半边房(见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1~3题。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A.降水较少B.高温多雨C.暴雨频发D.冬雨夏干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A.春季防风固沙B.夏季遮阴纳凉C.秋季截水增湿D.冬季挡风避雨3.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1.A2.B3.A[第1题,陕西关中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短缺,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半边房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即“肥水不流外人田”。第2题,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我国北方的温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为了降温,门前多种植树冠较大的阔叶树,能够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第3题,关中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寒冷而干燥,为了获得更多的热量,房屋宜朝南采光,且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西北风的影响,房屋大门最好朝向东南方向。]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4~6题。4.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2-A.热量B.光照C.降水D.地形5.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③底层架空有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④底部支柱长短取决于气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A.家家打稻趁霜晴B.新雨山头荔枝熟C.小麦登场雨熟梅D.梨花淡白柳深青4.D5.A6.A[第4题,由图中的测量点海拔可知,河谷东北侧地形坡度较小,吊脚楼数量多,而河谷西南侧地形坡度较大,吊脚楼数量少,因此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选D。第5题,黔东南山区植被丰富,取材方便,吊脚楼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正确;吊脚楼逐级抬升,有利于获得较多太阳光照和节约用地,②正确;吊脚楼底层架空有利于通风透气、防潮,但不是为了防涝,③错误;根据地形坡度的大小,可对底部支柱的长短进行选择,④错误。选A。第6题,中秋节一般在9~10月。西江千户苗寨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盛产水稻,在此期间当地可能出现霜后晴天打稻的景观,A正确;荔枝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在夏季成熟,B错误;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C错误;梨树为温带树种,在该地不适宜种植,且梨树花期在春季,D错误。](2019·长沙模拟)在江苏中部的兴化地区(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有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当地人们在号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高成垛,垛上耕作,形成一块块状如小岛的精致农田。读图,回答7~9题。7.根据其耕作方式判断,垛田种植的作物最不可能的是()A.水稻B.棉花C.冬小麦D.玉米8.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主要作用有()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3-9.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流域上游兴修水库,新修垛田的高度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泥沙淤积加剧B.地壳不断下沉C.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减少D.人口密度增加7.A8.B9.C[第7题,垛田适宜旱地种植,而水稻必须在水田中耕种。第8题,垛田地势起伏小,水土流失不严重,②说法错误;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可以加深河道,利于排水通航,但不能拓宽河道和沟渠,①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大部分来自土壤表层,加之淤泥中的生物残体分解又会释放出有机质,因而可以改善垛田土壤肥力,④说法正确;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第9题,上游兴修水库可拦截泥沙,使得水库下游河段河水的含沙量减小,该地区河道的泥沙淤积减轻;水库有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功能,兴修水库会使下游河段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减少,垛田不需要太高即可减轻渍涝灾害的威胁,故选项C正确。](2019·蚌埠模拟)某河流的渔业资源变化是由①污水排放量、②人口、③河流流量三个因子及其变化趋势共同决定的。下面是该河流某河段的三个因子变化趋势图,④线表示该河段渔业资源的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10.在e时间段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人口和污水排放量在该时间段内对渔业资源没有影响B.如果人口和污水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某个水平内,则渔业资源仅由河流流量决定C.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关键D.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11.如果用渔业资源变化代表该河段的生态变化,在b和c时间段时,河流生态与污水排放量呈正相关,关于其原因最合理的是()A.因为生态本身就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这里凑巧是正相关B.因为人口控制在一定数量C.因为河流在一定河流流量值上具有较高的自净能力D.因为人口数量相对稳定,所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较为固定10.B11.C[第10题,在e时间段内,污水排放量基本不变,人口略有增加,渔业资-4-源与河流流量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第11题,在b和c时间段内河流流量较大,因此河流自净能力较强。]二、非选择题12.(2019·淮阳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2)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拦海大坝使荷兰拥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分别说明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3)荷兰和中国的江苏省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分析说明两地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海的共同原因。[解析]第(1)题,从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上;从相对位置看,两地位于不同大洲,临不同海洋。第(2)题,分析荷兰风车景观的形成原因,应该从该国风力资源丰富入手,主要考虑大气环流(西风带)、地理位置(沿海)。修建拦海大坝有利于保护陆地免遭海浪侵蚀,有利于填海造陆。第(3)题,围海造田的原因主要从扩大耕地面积角度考虑;而退耕还海的原因主要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答案](1)相同点: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不同点: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北海);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黄海)。(2)风车:荷兰地处大陆西岸或大西洋(北海)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有利于填海造陆(围海造田)。(3)共同原因:围海造田可以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耕地面积或陆地面积)。退耕还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减轻土地盐碱化等。13.(2019·南昌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科特迪瓦气候高温湿润,河网密集。降水量存在较大的季节差异,南部地区各月降水较多,夏季降水明显偏多。(1)指出科特迪瓦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5-(2)说明南部地区各月降水较多的共同原因。(3)分析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偏多的原因。(4)科特迪瓦北部和南部的河流地貌类型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这一差异的具体表现及成因。[解析]第(1)题,河流一般由陆地流向海洋,则可依据河流分布与流向判断地势高低。第(2)(3)题,可从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注意该地位于几内亚湾北部,纬度较低,图示还有洋流信息。第(4)题,河流地貌类型主要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种;可从地势落差角度分析河水流速差异,从而分析地貌差异。注意图示河流发源于北部、在南部注入海洋,则北部为山地而地势落差大,沿海地势较低平。[答案](1)地势特点:北高南低。判断理由:河流向南流动。(2)共同原因:临近海洋;受洋流影响。(3)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偏转形成西南风,(西南风)来自海洋,(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4)北部(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地貌为主(多峡谷,多V型谷),南部(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河流流速慢),以堆积地貌为主(多冲积平原)。
本文标题: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5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湘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9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