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0分)1.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分封制不利于统一,故D正确。材料说明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故A排除。分封制不利于加强王权,故B排除。材料反映郡国并行不利于消除内乱,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2.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中央集权意识D.安土重迁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父母官”、“爱民如子”等信息可知,这说明传统中国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密切结合,“家”和“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其本质就是家庭、家族、国家在结构上的同一性,即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只强调了“血缘”这一“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错误;C选项错误,中央集权的特征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3.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答案】C【解析】题干说到了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官制,这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皇权而设置的不同官制,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故AD错误;中央官制是体现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而不是体现对地方的管理,故排除B;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体现了对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继承,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对汉武帝时期中朝官职设置的传承,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则是传承了隋唐时期分相权的原则,元朝时期的中书省则是隋唐和宋元以来对中书省这一官制的传承,故选C。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比较类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在考查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变化,这种考查变化的题目在高考命题中占有的比重呈现增长趋势因为比较是将历史知识深入探讨的方式之一,需要引起考生的关注。4.此机构的官员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此机构出现于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D【解析】3结合材料此机构的官员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一人完全专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再结合学过的知识可知此机构是清朝设立的军机处,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是关键信息。5.“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答案】A【解析】清朝上谕有两种:第一种是明发,交给内阁六部执行;第二种是寄信,皇帝向地方官下达命令,地方政府遵照执行。两者都注重政令畅通,所以选A;军机处能协助皇帝快速处理内政外交,但没有决策权,排除B;军政要务决策权在皇帝手上,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军机处是清代最重要的权力中枢,其他机构制衡不了军机处,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对教材已有定论重要知识点,要遵行教材上的结论性表述。如本题虽涉及军机处发布文件的不同形式,但不能改变关于军机处的机构特点和深层次影响。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D.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答案】A【解析】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署,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故中国人通过不同的途径救国,故A正确;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后,故B错误;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不属于主要原因,故C错误;资产阶级力量是否强大与不同的途径救国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故选A。4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署的影响出发,即可得出三者的共同背景,即可民族危机严重,据此即可正确判断。7.—场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之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运动就此终止。自1895年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变化可以反映A.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民族危机激发国人加快救国实践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效果超过西方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的唯一主旋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对中国后20年的影响,没有体现洋务运动的破产的问题,故A项错误;“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自1895年算起……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说明了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和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不符合史实,故C.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8.如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5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的认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因此A项正确;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斗争目标有一致的地方,但其实质不同,因此B项错误;资产阶级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故C项错误;农民阶级没有经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各阶级的反抗斗争9.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弃前嫌,抵御外辱;1937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根本原因是因为()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B.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因此,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AD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0.“《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答案】C6【解析】依据题干“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故C项正确;A、B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体现,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D项。【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方案的影响解答即可。11.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ABD不符合题意,C项的表述最全面,故选C。点睛:本题是典型的材料式选择题,解题时应注意选项要全面概括材料中的信息,干扰选项往往只能反映材料的一部分信息。12.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7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的线索是:中共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再到解放战争胜利。A项,材料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的变化,没有提到国共关系。故A项错误。B项,1919年五四运动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故B项错误。C项,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确立了党章。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以及同年11月25日,他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9年4月21日,毛8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故C项正确。D项,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等基本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第二阶段,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第三阶段,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材料中主要展示的是不同革命阶段,并未突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13.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是大跃进时期,发生在1958年;②发生在文革期间,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④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选C。【考点定
本文标题: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1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