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会宁四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血缘关系B.财产制度C.宗教信仰D.地域联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祖庙”可知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财产、宗教信仰和地域联系,故B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结合材料“宗,尊祖庙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大宗能帅小宗,小宗能帅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西周的时候实行宗法制,按宗法制的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有继承权,故②③④一定能成为大宗享有直接继承权,①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中只有嫡长子才可能成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所以应选B。2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名师点睛】归纳宗法制:①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②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③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宗祠;④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至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它的影子。3.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A.中央集权制完善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D.议会制初步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廷议在秦汉时期还拥有一定的决定权,这说明绝对皇权并未形成,皇权还受到廷议一定的制约,AC都与秦朝是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相矛盾;D与中国古代没有议会制史实不符。故答案是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皇权受到一定制约4.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A.封建制度B.分封诸侯国C.王位世袭制D.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封建”指的是西周的封邦建国制度,是分封建邦的意思,“封建”并不是封建制度,也不是封建生产关系,更不是王位世袭制,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封建”的含义5.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磨擦、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宰相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B.唐朝相权一分为三3C.宋代废除宰相制度D.元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答案】C【解析】【分析】废除宰相制度是明代而非宋代,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重用侍从秘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唐朝实行三省制度所以相权一分为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元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6.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需要通过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A.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中的审批自然是门下省和皇帝。因此③④。故选A。其他各项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看出明显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名师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本题可以使用肯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4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7.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A.削藩B.郡国制C.分封制D.推恩令【答案】D【解析】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推恩令,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削藩是西汉文景时期削减诸侯封地和权力的措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郡国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分封制是周武王的措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8.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B.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C.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D.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北宋设转运使是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非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也就是说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并不属于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故D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详解】9.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5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答案】D【解析】【详解】“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说的是皇帝负担重,原因在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集君权、相权于一身,失去宰相的辅助必然政务负担很重。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选D。他的劳累生活是因为他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结果,故排除A。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故B与材料无关,排除B。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故C与材料无关,排除C。10.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废除丞相制B.军机处的设立C.厂卫机构的设立D.严酷的文字狱的实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因此选择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1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体现的是宋朝之前君臣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但是发展到明清时期君臣之间却变成主奴关系,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权和相权6之间的关系,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A选项排除;内阁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正式形成的,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丞相制度就已经被废除,D选项排除。12.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答案】A【解析】可从雅典的地理环境思考,小国寡民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A符合题意。13.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权利和义务。此项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违背了自然界的很多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B.打破了贵族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导致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按财产多少划分权利和义务,这就打破了贵族的世袭原则,因此B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梭伦改革保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包括奴隶,C项错误。“赋予各等级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不会激化矛盾,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14.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D.按律量刑,限制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答案】D【解析】【详解】《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此后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故答案为D项;A项与“平民的胜利”无关,排除;7《十二铜表法》没有规定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仍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但不能说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排除C项。【点睛】罗马共和国早期采用习惯法,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由于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贵族为保护自己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内容广泛,条文明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从而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15.对下图所示法律文献的表述,正确的是A.这部法律文献是由梭伦颁布的B.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人C.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D.它促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十二铜表法》不是是由梭伦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时还没有罗马帝国,促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是伯利克里改革而非《十二铜表法》,但是《十二铜表法》的确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6.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共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使我们信服”。雅典每个官员在任职以前要宣誓:“他们将公正和依法从政,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这说明古代希腊崇尚()A.法律至上B.直接民主C.公民意识D.权利制8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伯利克里强调了法律在雅典政治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故此题应选A项。BCD三项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都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名师点睛】全面认识雅典民主制的特征:(1)主权在民。雅典民主制是城邦民主制,是小国寡民的民主制。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政权在全国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体现主权在民这一特征。(2)权力制约。这种权力制约主要是城邦的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由人民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3)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雅典人视宪法为最高法律,神圣不可侵犯。(4)公民意识。由于任用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人人皆可以为政,贵族和平民的对立状态终于消逝了,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番理政,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17.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古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答案】D【解析】当时古希腊出现两百多个小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符合古
本文标题: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1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