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阅读后:本文简介:————读《课堂密码》有感澄海实验高级中学王绮霞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近几年来连续带高三,长期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学,每天都有打仗般的感觉: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批改试卷、辅导学生......每天都很努力,也很投入,但却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学习兴趣和学习《课堂密码》读后感本文内容:————读《课堂密码》有感澄海实验高级中学王绮霞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近几年来连续带高三,长期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学,每天都有打仗般的感觉: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批改试卷、辅导学生......每天都很努力,也很投入,但却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却反而日益俱减,师生呈现出来的疲态很令人怀疑这支疲惫之师能否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于是责怪自己、怀疑自己,为什么全力投入却忙而无功?我反思我的课堂效率,总觉得差点什么,总觉得哪里不对,但限于水平和经验,我难以给自己一个完整准确的解答。这些困惑一直困扰着自己,直到我遇到一本好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的《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一拿到手,书名便深深吸引了我,细细读下去更是倍感震撼,直达心灵,收益颇丰。全书分为五辑,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没有让人感觉深邃的理论,却句句分析透彻,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平时课堂中常见到的听到的。这本书就如同工作中的导师,引领着我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给予我的困惑以解释和答案。众所周知,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已成为新课改最响亮的口号,也成为不少教师不懈努力的动机。再读《课堂密码》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我毫无选择地又一次认真反思,细细盘点着自己走进《课堂密码》的点滴收获。以下我主要谈两点与大家分享。反思一:为什么教得认真学得努力却考不好?身处课堂教学一线的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都清楚,整个高三期间尤其是考试前,教师和学生都会过着既紧张又忙碌的日子:教师地毯式地复习考点,不断地查漏补缺,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讲给学生听;学生拼命地记拼命地背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掌握,都是希望能在考前百分之百地掌握知识点。可是,上课时学生似乎都懂了,可做作业时却又不会了;更有甚者,学生做作业时题目都会了,可一上考场却又败下阵来。周彬博士在书中把这个让我们教师又急又恼的问题给描绘出来了。过去我会常常埋怨学生不够认真不够上心。现在看了《课堂密码》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后我终于明白了,其实问题是出在教师课堂教学标高的确立和把握上。学习过程应该是分为知识储存和知识提取两个方面。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只落实指导学生储存知识这一方面,所以我们能看到学生都听得懂并能答得出的学得不错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但一旦缺乏培养学生知识提取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让学生在做作业或考试中做到自如地运用好知识,自然也难以保证考得好了。没有知识的储存肯定没有知识的提取,但有了知识的储存并不必然会获得知识的提取。《课堂密码》告诉我,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储存知识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提取知识的方法,将提取知识的方法与策略,融入学生原有的储存知识的方法和策略之中,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的有效性和成就感。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学生长期做着辛勤的储存知识的工作,却看不到提取知识的乐趣和效果(如没有考出理想成绩来),最终只会导致学生感到懊恼并最终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提高课堂效率要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实现从知识储存向知识提取转变,这对于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的高三教师来说真的非常值得借鉴。反思二:为什么教得越快教得越多却学得越少?作为高三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面对比大海还宽广的考试范围和仅有一年的复习时间,永远都会感到时间不够用。以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来看,作为一堂课最起码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吧,极少有教师敢于或愿意顶上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帽子。因为这样的教师总是被看成是失败者或是施害者,所以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成为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就深有感触,大多数时候上课的感觉就是在赶课:赶着讲尽可能多的知识,赶着使用尽可能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赶着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技巧和方法;害怕个别提问学生,害怕他们回答慢了错了会拖延时间导致课没法讲完;一旦提问学生了而如果他迟迟回答不出就会很心急地代替其回答,甚至有时会在一个知识点学生还没完全弄明白的时候就接着讲下一个知识点......其实我也知道这是不对的,但在教学任务面前,不得不屈服。所以,45分钟的课堂,常常有大概35分钟是教师自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就是辛苦的听众,就是忙碌的接收者,最后,一堂课教学任务完成了,知识容量多了,教师和学生都累了,教学效果并不见得好。走进《课堂密码》后,我明白了效果不好效率不高,这里面其实就是存在一个矛盾: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接受度之间的矛盾。倘若教学进度超过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就会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放弃,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周彬博士认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并不是看课堂教学过程如何,而是看课堂教学产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不管课堂教学过程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受学生欢迎,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难以理解,消化不良,那么这堂课也是低效的。换句话理解,其实教学的功能应该是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课堂效果的好坏,应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或互动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落脚点并不在于教师自己做得怎么样。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矛盾亟待解决,要力求实现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共生。教学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乘积,两个因数都达到最大的时候,乘积就是最大的。这很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与投入,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要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将过量的教学进度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才是最佳的选择。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当然,对具体一节课来说,要实现教得快且学得多也并非不可能,它需要的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努力把教材从厚读到薄,哪些该重点讲,哪些可以点到为止,哪些是学生中的个别问题,哪些是学生中的群体问题,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减少低水平的重复讲解,不做无用功;课堂上更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成为教学过程的催化剂,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课堂密码》读后感本文关键词:读后感,课堂,密码
本文标题:《课堂密码》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