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线下考试自测卷(六)
1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线下考试自测卷(六)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24题,计48分)1.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当时()A.文化的扩张与认同B.国家的统一C.分封制的盛行D.民族的隔阂2.汉武帝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两汉的统治延续四个多世纪,其鼎盛时期人口达到5900多万。这说明()A.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B.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C.轻徭薄赋政策的推行D.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3.《史记·货殖列传》所载诸大实业家,有从事于畜牧的,有从事于种树的,有从事于开矿的,都非占有山泽之地不行。据此可知当时大实业家()A.具有环保意识B.非法占有国有资源C.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展开激烈的产业竞争4.《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A.钱庄盛行B.借贷流行C.租佃关系发展D.社会和谐稳定5.公元1666年,康熙帝令各省将须征税的货物种类及税率刊刻在木榜上,竖于各关口,并在商贾往来的孔道上“遍行晓谕”。康熙帝此举有利于()A.提高商贾地位B.推动中外贸易C.保障市场公平D.恢复社会经济6.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流”()A.阻碍了当地社会进步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C.破坏了民族团结D.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7.当代学者徐定宝在《黄宗羲评传》中写道“阳明心学倡导‘心外无物’、‘心外无学’……肯定主体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的性质起着决定的作用,引导人们走出圣贤与经典为中心的章句之学的死胡同,点明儒学伦理精神处于世人自己的心灵之中……在明代中后期的文化思想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据此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A.延续了心学对朱熹理学的批判性思考B.客观上延缓了儒学世俗化的历史进程C.摆脱了儒学在中国思想界的中心地位D.有效推动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新发展8.唐代柳宗元否定神秘的天和天人相预说,批判鬼神迷信等,具有这种思想的人还有卢藏用、刘禹锡等人。此现象产生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逐步南移B.儒家思想的影响C.科学技术的新发展D.三教合一的发展9.有学者认为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和更成熟,在于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在罗马文明中已经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这说明罗马文明的价值在于()2A.单一政体中的权力制衡原则B.法律制度的基石作用C.改造犹太教而形成了伊斯兰教D.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古文明10.罗马法确立了“运动伤害免责观念”:在一些高度危险性的公开竞技比赛中,一个人无需为杀死或伤害另一个参赛者的行为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运动员既然参与到这些竞技运动中,就意味着他们甘冒风险。这一观念()A.蕴涵了人文主义思想B.体现了自然法的理念C.推动了罗马疆域扩大D.激发了公民的荣誉感11.智者运动是古代西方以及整个世界思想史上第一次“怯魅”,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一运动()A.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B.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C.首次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核心理论D.促进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12.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15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这反映了一些西欧国家()A.宗教改革的成效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C.天主教会的腐朽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13.下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4.1870年以前,英国的军队数量很少,而且绝大部分驻守在海外殖民地。1872年,英国从殖民地调回一部分军队,增加了国内驻军力量,同时,把全国分为若干军区,每个军区招募两营常备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英国()A.海外殖民地减少B.代议制出现危机C.遭遇德国的威胁D.社会矛盾的尖锐15.李剑鸣认为美国的建国者确立了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机构行使,同时强调三种权力的平等和平衡,在相互制约中实现合作。这反映了美国分权体制()A.实行等级分权B.背离“限权政府”理念C.体现了联邦主义原则D.实行了功能性分权16.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中国民主进程进行过合理的设计,准备分三期逐步完成。后来“见让位于袁(世凯),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史实推论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2.德国的工业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提高3由此可见,《临时约法》()A.为限制袁世凯而制订B.有悖于民主共和精神C.坚持了基本立法原则D.实现了民主宪致目标17.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中说(1937年7月17日):“我们既是一个弱国,便只有拼全民族生命,……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表明()A.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1892年,湖北布政使倡导组织一个公司来经营武汉的自来水事业。此后,有官、商多人因股本不足或暗搀洋股被拒,英、法商人的申请亦被官府所拒。最终官府同意由巨商宋炜臣出巨资成立了自来水厂。在此事件中,官府最注重的是自来水厂的()A.安全保障B.资产归属C.盈利情况D.技术水平19.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B.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C.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D.推行全盘西化路线20.下表是某时期英国经济和进出口的变化(1964—19791964197019741979公共支出占GDP比例(%)34.137.740.441.1通货膨胀率(%)3.17.816.913.4失业人数(千人)3725555421344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比例(%)1.62.62.65.7工业产出指数(1975年=100)86.299.9105.7112.8进口渗透率(%)11.817.123.325.7英国在世界出口产品中的份额(%)14.410.88.89.7这些变化()A.推动了撒切尔夫人的改革B.反映了英国强国地位开始沦丧C.说明了自由主义实践的局限D.折射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21.新兴经济体是21世纪初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出现的一个新词,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指的是一批保持着持续增长势头同时具有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崛起()A.遏制了美国单极霸权主义B.带动了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发展C.推动了全球治理并解决了全球问题D.逆转了当今世界格局走向22.右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A.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B.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4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23.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任务。到1952年底,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农村约有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被分到土地。这表明()A.新民主主义经济实现转型B.农民实现了生活上的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D.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24.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是以其矛盾学说为哲学基础的。以“求同”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异”的非对抗性质为基本前提,以“异”的具体状况为策略根据,以“同”与“异”的发展变化为客观条件,指导了新中国的外交实践。据此可知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A.舍弃了中国传统文化B.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C.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选择题答题卡二、材料阅读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材料二柯立芝(1923年8月至1929年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拔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5(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并分析其国家治理调整的共同原因。(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意义。(12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它没有国内法那样集中的、有组织的强制机关——法院、警察、军队,它的强制只能主要依靠各个国家本身单独的和集体的行动。实际上,国际法具有强制力,它的效力有外力保证,对国家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摘编自王铁崖《国际法》(载邓正来编:《王铁崖文选》)就国际法的效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6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对皇权的制度性制约包括谏官言谏系统以及以相权为代表的官僚系统,谏官是利用谏诤封驳的方式对皇权进行监督,而更强有力的制度性制约来自整个官僚系统,这主要是相权的运作,而相权最有特色的是汉与唐。中国古代皇权为了论证其合法性将其与天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带来对皇权的制约,“为政以德”通过“德”寻求皇权的合法性,道德评价的主要方面是孝、德、仁,“民惟邦本”通过“民”寻求皇权的合法性,重民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中国古代对皇权制约的广度与深度高于西方,而缺乏的是刚性即强度。——摘编自张胜利《中国古代皇权的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制约》材料二英国议会在中世纪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限,形成了“王在议会”的政治原则。这些的确对国王权力形成了某种制度上的限制,使得国王在议定国家大政时需要与议会进行商讨与协调。在国王独断专行时,参与议会的教、俗贵族和地方等级为维护自身的权益,常常启动议会的相关
本文标题: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线下考试自测卷(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