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3.请用黑色水笔或钢笔将姓名、考生号、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一、选择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本身指的就是宗法制度,“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则是宗法制度典型的影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既不能反映宗法制也不能反映其影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说不分内外的公正的选拔和任用人才,和宗法制度的选拔和任用人才是相反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这实际上体现了墨家“尚贤”的思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影响2.如图,“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①权力的高度集中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③严格的等级差别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实行的结果是地方分权,①错,先秦时期的占卜术强调了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这与宗法制和分封制无关,②错,分封制的具体内容是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继续分封士阶层,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之间地位稳固,牢不可破,从而建立了一套从上到下的严密金字塔结构,宗法制的核心是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确定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的先后顺序,故选C。考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征,解题时只需牢记这两项制度的具体内容即可。但必须注意的是该题的题型特征,选择题中凡是带有①②③④⑤字样亦用排除法。只要能肯定①②③④⑤中的某一个就可对照答案挑选含有该数字序号的选择项,然后仔细比较含有该数字序号的几个选择项的差别,就能确定答案了。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秦朝开始,史书中写到皇帝时用“上”代称。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等同于“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皇帝”,全国的军政事务,无论大小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帝独裁,故选B。考点:皇帝制度。点评: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用“皇帝”作为空前统一的秦王朝最高政治首脑的专用称号,并建立起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帝制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3-4.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答案】C【解析】【详解】内阁正式出现是在明朝时期,材料中提到“内阁大臣”,诏书直接送达工部、户部,据此可判断是明朝废除丞相后的情况,C正确;汉朝和唐朝还没有内阁大臣,A和B错误;清朝时期也有内阁大臣,但不符合材料中最早的信息,D错误。【点睛】注意题干中“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的信息,结合内阁出现时间可知答案。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A.B.C.-4-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6.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的特权。下列各项,与上述史实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马关条约》内容,因此选C。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7.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A.发动九一八事变B.发动七七事变C.制造南京大屠杀D.组建731部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成立了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731部队,用活人进行实验,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故选D项;A、B、C项都与细菌战没有直接关系。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5-8.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但打破了日军企图在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淞沪会战9.观察下图,直接导致图中所示宣言发表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一·二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四日”可知是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6-抗战说明书主要是日本于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南京,D正确;A是进攻东三省;B是卢沟桥事变;C是1932年,时间不符合。【点睛】民国纪年算法:1912年+民国年数—1,如材料中民国二十六年可替换为:1912+26-1=1937年。10.“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实行了全民族抗战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的信息说明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实行全民族抗战,B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海外华侨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导致抗日战争的胜利,A和C错误。材料也没有说明正面战场的抵抗导致抗日战争的胜利,D错误。11.中国古籍中曾出现下列人名:殷孝祖、刘敬先、汤显祖、蔡兴宗等。下列制度中,对这些人的起名影响比较大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皇帝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宗法制体现出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所以后来孝敬祖先,光宗耀祖等都与宗法制有关,B正确;分封制是宗法制外在表现,A错误;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首领的承让制度,C错误;皇帝制度是秦朝统一后实行的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D错误。12.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古代中-7-国哪一制度的确立?A.分封制B.内阁制C.刺史制D.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的是分封制,“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说明当时已经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正确;分封制是材料中废除的制度,A错误;内阁制是明朝时期出现,属于中央中枢机构,B错误;刺史是汉代出现的监察制度,不不符合题意,C错误。13.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近代民主制度特征【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从而相权有所分散,即通过分散相权来加强君权。客观上,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之间互相制衡。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等可知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B正确;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权力至高无上,A错误;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之间是权力制约的,C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D错误。14.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专制的重要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削弱相权的重要措施是①增设参知政事-8-②设立枢密使③设立三司使④设立中朝制度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代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分别由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事权,设立三司负责宰相的财政权,①②④符合题意,C正确;中朝制度是汉武帝时期设立制度,④错误,A、B和D项错误。15.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A.《汉书》B.《史记》C.《资治通鉴》D.《元史》【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江浙行省”可知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由此可知这一史书最有可能出自《元史》,D正确;A是记载汉朝的历史;B是记载西汉以前的历史,C是记载北宋以前的历史。二、选择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A.军机处B.内阁C.参议院D.中朝-9-【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反映清代的军机处只是跪受笔录,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军机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机构是军机处而非内阁,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没有参议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该机构是军机处而非中朝,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正统思想•军机处17.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皇权受到过相权的制约,但是在某个时期皇权高度集中,皇帝一人独尊,相权完全被打压下去,这个时期应该是明朝丞相制度废除之后,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项限制相权,所以答案选C。18.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10-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考点定位】近代列强侵华战争•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史学常识与方法•历史认识•立场与标准的多元化。19.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马关条约》B.《天津条约》C
本文标题: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