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1-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三1-7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级部、姓名、班级、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从中可以看出()A.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B.两者没有任何联系C.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意思完全一样2.“圣人之性”是天生“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教化无用,只能用刑罚手段处置他们。“中民之性”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教化才能成善。由此说明董仲舒A.从教育的角度强调“礼乐教化”B.从统治的角度强调“赏罚分明”C.从人性的角度强调“礼法并用”D.从伦理的角度强调“三纲五常”3.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D.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4.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在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A.庄子;普罗塔格拉B.孔子;苏格拉底C.孟子;柏拉图D.庄子;亚里士多德5.王守仁倡导“知行合一”,曾说过:“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一观点表明A.知中有行行中有知B.先实践后有正确认识C.对格物致知的继承D.知行是先后两个程序6.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强调-2-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B.“存天理,灭人欲”C.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D.经世致用的朴实学风7.明代中后期的一位思想家被认为是“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下列主张与该人物相对应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理D.严刑峻法才能治理天下8.尊儒兴教,将教育、考试、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汉武帝时代的大创造。此后,孔子“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便作为正式的文官制度建立起来了。这一制度的建立A.使学习儒家思想成为做官的唯一途径B.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上唯一的学术思想C.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D.有利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独尊天下9.“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A.智者运动B.《十二铜表法》C.文艺复兴D.宗教改革10.他们热衷语言、逻辑的表面说服力,他们认为能言善辩是一种技巧,是可以传授的,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这里的他们A.尊崇理性主义B.坚持德知合一C.崇尚传统权威D.强调人的价值11.学历史离不开特定的时空,下图A处14世纪兴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A.使人类精神开始自我觉醒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C.使“人性”开始摆脱教会束缚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3-12.“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苏格拉底受审时的这几句辩辞,表明他高度重视A.公民生存权利的重要性B.思想言论自由原则的重要性C.雅典司法公正的重要性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的重要性13.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西塞罗旨在说明()A.讲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B.将理性主义发扬光大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D.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14.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法语热”的实质是A.民主共和思想受到整个欧洲的欢迎B.它是十八世纪欧洲思想解放的中心C.欧洲国家普遍处在封建专制统治D.欧洲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渴求1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爱情和享受家庭的快乐,同时又肯定达芬奇虽一直有着强烈的艺术冲动,却一生不娶;赞美彼特拉克可以写无数情诗给所爱之人,却不卷入任何不道德的行为,也不破坏别人家庭幸福。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人文主义者A.主张防范个人私欲的泛滥B.号召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C.强调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D.尚未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16.康德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学者卡尔.莱昂哈德.赖因霍尔德解释说:“启蒙一般来说,意味着从能够具有合理性的人当中制造出理性的人。”这两人()A.对启蒙运动的看法有质的不同B.都认为人类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C.都正确揭示了启蒙运动的内涵D.都强调道德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17.人文主义与古希腊哲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对“神”的否定B.关于“人”的继承关系C.“人神”并重D.关于“神”的继承18.阅读《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比较表》,由此可知思想主要观点-4-家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思想。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法国思想家侧重人权B.他们都否定封建制度C.他们阶级属性相同D.二位思想家观点对立19.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影响尚不明显,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这说明A.儒家思想导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B.儒家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D.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扼杀了创新动机20.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由此可见,徐光启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有力推广了棉花的种植技术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21.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A.明清社会向近代化转型B.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C.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D.儒学价值观遭受到挑战22.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发流,靡所不备”。这使得唐诗A.题材广泛,内容丰富B.博采众长,名家荟萃C.风格迥异,形式多样D.风格繁多,流派纷呈23.“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5-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主要体现了汉字A.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象形文字成为主要的形式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汉字的神韵24.1916年7月北京政府通知各省区,之前查禁的《民国日报》、《爱国报》、《救亡报》、《共和新报》、《民意报》等应予解禁,此举反映了A.北京政府积极支持报刊业的发展B.北京政府寻求进步C.爱国救亡、民主共和成为时代呼声D.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5.“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下列历史人物都曾经站在时代的前沿,为探索救国之路而奋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A.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B.都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C.都对中国人的思想起到过解放作用D.都主张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中国社会26.成立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办学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赅”的新人才。据此可知,时务学堂A.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B.主要培养传统儒家人才C.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27.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倡导变革的“先师”,但并没有得到清政府及时人赞同。这说明()A.清政府加紧了舆论控制B.孔子的传统形象被颠覆C.康有为思想较为激进D.康有为未关照传统心理28.“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魏源《海国图志·原叙》)。魏源说这话是为了A.强调“御敌”“款敌”的必要性B.说明“御敌”“款敌”的可能性-6-C.阐明“御敌”“款敌”的利害关系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29.毛泽东曾谈到:“中国急需把各党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上述论述应出自于下列哪一论著A.《论持久战》B.《论十大关系》C.《论联合政府》D.《井冈山的斗争》30.1952年3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这表明毛泽东A.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B.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C.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D.认为资产阶级应该保留自己的立场3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32.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33.毛泽东说:“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江泽民也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要求是一致的。”材料中两个“伟大的工程”的共同含义是要求中国共产党A.永远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B.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4.“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的某些部分就是对列宁主义尤其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继承、深化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邓小平A.阐述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C.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7-35.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B.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C.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D.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36.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此后,党和政府A.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37.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
本文标题: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