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重庆市璧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重庆市璧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商周时期,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与推广,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从根本上促进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产生,故D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推动小农经济形成,是政策性原因,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封建私有制的确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土地私有制是生产关系的一环,不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B错误。农民积极性提高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是次要原因,故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A.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B.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导致自耕农经济衰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到唐朝中叶的均田制,均田制下“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故答案为C。均田制不会加重农民的赋税,A错-2-误。材料显示的是抑制土地买卖,不能动摇封建土地制度,B错误。国家实行均田制不会挤垮自耕农的经济,D错误。3.如图是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该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B.注重精耕细作C.生产日趋专业化D.减少犁耕依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家庭投资结构可以看出,在肥料、灌溉、播种上高投入以追求高产出,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B正确。材料没有出现商品经济的信息,A错误。材料没有出现生产日趋专业化信息,C错误。铁犁牛耕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明末也是铁犁牛耕为主,不会减少,D错误。4.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A.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B.成都锦院产品不投放市场C.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3-D.成都蜀院属于民营手工业【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可以看出城都锦院的产品主要供皇室和官府使用,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征,产品不会投入市场,答案为B,同时排除D。材料只讲了成都锦院的手工业,没有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不能得出成都织锦业最发达,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错误。5.文献与考古表明,唐朝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影响唐代的社会生活B.中外经济文化开始交流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唐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波斯锦”“胡锦”“番锦”“胡氏锦”说明唐代中后期,外来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并且影响了中国纺织业,说明唐代社会生活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故A正确。开始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唐代中后期虽有大量外来丝织品输入,但唐朝的丝织技术仍然领先世界,并未被外来的丝织技术所超过。故C项错误。唐代中后期手工业持续发展,瓷器和丝织品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并未出现衰落的趋势。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经济及文化交流,考查丝绸之路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6.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A.商业市镇经济繁荣B.经济重心完成转移C.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4-D.城市社会生活日益丰富【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可知,这些反映的是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故D正确。材料反映宋代城市状况,不是商业市镇,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完成转移,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C错误。7.考古人员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开凿于南宋)发现了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这可以推断出南宋A.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B.铁钱逐渐取代白银主要货币地位C.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多种货币并用D.社会经济萧条导致货币需求减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目材料“考古人员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发现了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商品经济活跃,为弥补了货币的不足出现纸币和铁钱,故C正确。材料中在石窟中发现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不足以说明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故A错误。题目材料只是提及了铁钱和纸币,白银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错误。题目材料只能够推断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多种货币运用,而社会经济萧条在材料中也没有反映,故D错误.8.“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A.商人大多走官商结合之路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传统崇本抑末的观念根深蒂固D.徽商虚伪的反映-5-【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体现的是社会对商人的歧视,以至于人们尽量避开这些歧视性称谓,这是重农抑商的表现,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人走官商结合的道路,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人政治地位提高,B错误。D只是说明了表面现象,没有说明本质问题,D错误。【点睛】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人为的降低其社会地位,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2、原因: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固统治的关键。3、影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9.乾隆中期开始,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客观上延缓了近代化起步B.避免了西方疯狂的殖民侵略C.根本原因是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D.表明中外贸易中国处于入超【答案】A【解析】【详解】清朝中期的“海禁”政策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故A正确。“海禁”政策并未避免了西方疯狂的殖民侵略,排除B项。根本原因是预防外敌入侵,维护封建统治,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处于入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海禁政策,解题的关键是“乾隆中期开始,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10.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6-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C.洋务企业对外国经济的抵制D.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这是因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顽强抵抗,B正确。实业救国思想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A错误。洋务企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兴起不能推动19世纪五十年代经济的发展,D错误。11.如图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合影,它最有可能发生于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维新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学生中的不少人,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这张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合影,应该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时1840-1842年早于洋务运动的19世纪60-90年代,不符合题意,A错误。CD都有留学幼童,但是晚于洋务运动时期,不会是第一批,排除。-7-12.1872年,李鸿章设立轮船招商局。1875年,轮船招商局架设了由中国人自己架设的第一条专用电话线。1882年,轮船招商局投资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这表明轮船招商局A.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B.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实现了实业救国的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应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近代的民用工业,设了专用电话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故选C。最早的民族工业发昌机器厂产生于1866年,早于洋务派轮船招商局,A错误。轮船招商局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而“抵制了”过于绝对,B错误。实业救国理念主要是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13.1868年盐商何某在江苏句容买山一处,准备开采煤矿,却被地方士绅斥为异端,遭到驱逐。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A.没有摆脱小农经济模式B.专门为地方士绅服务C.受到封建势力严重束缚D.缺乏资本技术力量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却被地方士绅斥为异端,遭到驱逐”可知,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地方士绅反对,而地方士绅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故答案为C。材料显示不是农业方面内容,A错误。B与材料“却被地方士绅斥为异端,遭到驱逐”相矛盾,排除。材料内容没有显示缺乏资本技术,D错误。14.如图所示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8-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五四运动的发生B.中国共产党诞生C.实业救国思潮D.局部抗战开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内容是提倡大家都用国货,体现实业救国的思潮的影响,答案为C。五四运动是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局部抗战开始于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D。15.抗战期间,卢作孚等民族企业家利用川江航线运送了大批军队及作战物资到前线,并将武汉地区的大批工业装备和人员转移到四川;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大后方创办化工企业,支援抗战。这表明A.民族资本家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B.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C.抗战物资主要来自民族资本家D.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目“抗战时期,卢作孚等民族企业家运送大批军队及作战物资到前线,民族资本家创办化工企业,支援抗战”可知,民族资本家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故A正确。题目没有涉及抗战对于中国工业布局的改变,故B错误。抗战物资的来源是多样的,有国内巨-9-商以及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给的,也有民间集资或者老百姓自愿捐赠的。不能单靠题目就判断抗战物资主要来自于民族资本家。故C错误。抗战期间,民族工业陷入了绝境,因此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说法错误,排除D。16.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A.女性时尚推动社会政治运动B.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C.崇洋媚外的社会风尚D.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流行“上海头”说明受苏沪影响,流行日本发式说明与当时中国关注日本有关,“兴汉头”说明受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统治而提倡兴汉的影响,说明不同时期的发型变化体现了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答案为B。材料体现女性时尚变化的原因而没有体现推动政治运动,A错误。除了日本发式,其
本文标题:重庆市璧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