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
1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3.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夏朝世系示意图(图6)读图6可知,夏王朝实行()A.宗法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2.商代上帝神的权威性很高,凡事都要占卜;西周认为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国王自称“天子”。这说明中国古代早期()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政治统治借助社会人伦C.王权神权紧密结合D.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周王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4.“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2A.鲁B.齐C.燕D.宋5.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各子详细信息妻(正室)老三(20岁,老成持重)、老二(22岁,天性顽劣)妾一(侧室)老大(25岁,天慧聪颖)妾二(侧室)老四(18岁,智勇双全)A.老三B.老四C.老大D.老二6.西周由周公开始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周礼”。这主要说明“周礼”()A.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B.源于周公加强皇权的需要C.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D.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7.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B.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C.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D.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8.《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B.为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D.为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而修筑9.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10.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3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1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了皇权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2.宋代司马光曾说:“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清官包拯亦言,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这说明古代()A.选拔监察官程序复杂B.监察官直接服务于皇帝C.监察官选任重视德行D.皇权加强依赖监察制度13.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B.“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14.唐高宗、武后之世,国人日益弃武就文,风气所趋,民族尚武精神已经是日渐消失。这主要是由于()A.私学教育的广泛兴起B.门阀世族势力的衰落C.三省六部制度的完善D.科举制度的日益推行15.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见,宰相人数变化原因主要在于()A.宰相的任期不断缩短B.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C.科举提高官员的素质D.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416.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一定程度限制了君主专制17.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B.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18.南开大学李治安教授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A.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消除了唐以来的地方藩镇割据局面C.消除了地方分权和实现了中央集权D.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19.为了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历朝历代都极重视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下列数字所代表的行政区划与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完全吻合的是()时期秦汉汉晋魏唐宋元明清高层政区/州②③行中书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①郡州州路、④、州府、直隶州府(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县A.①州②道③府④路B.①郡②道③路④府C.①路②府③道④厅D.①郡②路③道④府20.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行省打破山川形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但清代学者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对上述两种观点,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A.两种观点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评价标准方法不同则结论不同C.两种观点都具有主观性,无参考价值D.均为第二手史料须考古学支持21.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48年,他酷爱木匠工艺,在位期间长达28年不上朝,然而明朝国政依然运行如故。这反映出()5A.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朝已臻成熟B.万历皇帝开明治国驭人有道C.明朝的行政运行机制比较完善D.丞相居中协调政务运转顺畅22.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A.唐朝尚书省B.元朝中书省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23.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独掌政务决策大权B.职官简练,事物清闲C.理政人员素质低下D.重视保密,较为封闭24.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想出关打猎游乐,在居庸关被巡关御史张钦杖剑挡驾,无奈悻悻而还。后来武宗乘张钦巡视他处之机,黑夜微服偷偷出关,一路都生怕张钦追拦。这一史事表明()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监察制度走向成熟C.官僚体制制约皇权D.北方边防体系严密25、1728年雍正帝命贵州按察使张广泗在黔东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张广泗带兵深入黎平府古州、都匀府丹江苗、侗等族村寨,设厅,置同知,理民事。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土司,也交出世袭领地及土司印信,归政中央,改设村县。对改土归流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A.废除土司制度是历史的退步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C.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D.增加了叛乱因素26.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1、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2、是皇权强化的附产品3、受制于司礼太监,矛盾深刻。4、职权范围不明确,难以统帅六部百司6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晚清外交逐步与国际接轨B.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C.清政府抛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试图曲线维护国家主权27.“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对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外国政府“庇护”对华洋商所依据的特权是()A.设立和管理租界的权利B.海关管理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28.1851万国工业博览会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勒索赔款B.协定关税C.五口通商D.割香港岛29.《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到:“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该材料中的“在此以后”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30.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门户开放,机会均等”D.提出协定关税制度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共40分)31、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变中不断的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观察下面四幅地图,回答问题。7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四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四个时期的什么地方行政制度?(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图一和图四的影响。(8分)(3)指出上述哪两幅地图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4分)32、材料一从秦汉到明清,宰相的法定职权日益被分割,地位日益暧昧,以至于宰相被最终取消,君权在制度规定层面上却有日益加强之势,君权呈现出很强的内敛性和不断膨胀倾向。8---摘自袁建强《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冲突》(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汉、唐、宋和明、清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是如何在制度规定层面上进行加强的,并概括其发展趋势.(12分)材料二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二的四幅图片,简要叙述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要求:列举出列强发动的主要战争的时间、名称,各次战争签订的最主要条约的名称,及产生的最主要影响。)(8分)9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年秋季高2019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1——5DCDDD6---10ABBAB11---15DCBDD16---20DAABB21---25ACDCB26--30ADBBC31、(1)西周、秦朝、西汉、元朝;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8分)(2)图二影响:分封制在前期使西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后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4分)图四影响:行省制度的推行有效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省制的开端,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
本文标题: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