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重庆市合川区瑞山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试题(含解析)
-1-重庆市合川区瑞山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16页、47题(含选考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钱币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或B)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次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1.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A.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B.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C.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D.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题干是秦朝法律对于孝道的重视,故选C;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的知道思想,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排除D。2.“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2-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A.政府禁止奢侈之风B.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C.战争频繁铜镜难得D.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可知,题干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交融,鲜卑习俗受汉人习俗影响,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3.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这一变化地区崇宁元年(1102年)嘉定十六年(1223年)江南东路24.927.9两浙路30.732.9江南西路27.737.7荆湖南路1722.5福建路1625.4A.助推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使土地集中称为突出的社会问题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答案】A-3-【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获取的信息:由1102年到1223年,即1127年靖康之变后,从北宋发展到南宋,在此期间,南方人口密度有所增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口密度增加,有助于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选项A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北方,选项B错误;表格中,并没有提及土地兼并和集中的问题,选项C错误;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选项D错误。4.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形成D.促进资本主义商业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部分地区与外国的交往与联系,从而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故C正确。从材料可知开放是福建漳州和广东澳门,说明当时开放极其有限,并没有终结闭关锁国政策,A错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鸦片战争之后,B错误。材料是两地开放通商,和促进资本主义商业产生无关,D错误。5.1899年,上海《万国公报》刊发了《大同学》一文,文中写道“其以百工灵秀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随后,梁启超、宋教仁、廖仲恺等先后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有识之士在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答案】A-4-【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的有识之士苦苦寻求强国之道,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介绍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因此A选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从1840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但是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他们不能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尚未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D选项错误。6.1919年11月,李大钊发文评价五四运动,称其“排斥侵略主义,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这体现了五四运动A.追求正义自由的理想B.具有苏俄革命的模式C.爱国牺牲的责任意识D.兼具社会革命的意义【答案】A【解析】【详解】概括材料“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可知,五四运动对正义自由的追求,故A项正确。苏俄革命的模式是指中心城市暴动,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特点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对正义自由的追求,没有涉及爱国牺牲和社会革命,故CD项错误。7.建国后召开的某次大会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的任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工农业劳动模范等各界、各民族代表。这次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5-【详解】本题考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据材料“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可知,这一会议召开的背景是资本主义和小生产仍然存在,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资本主义和小生产消失,所以这一会议召开于建国之后至1956年底之前,分析选项内容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之前,与材料时间不符,A选项错误;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9月,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此时期资本主义和小生产早已消失,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于1992年10月,此时期资本主义和小生产早已消失,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上世纪五十年代,党确定了在实现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路径。1977年,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中要求“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达到70%”。可随着1980年的临近,这个声音却越来越弱,最后更是悄无声息。这一政策A.符合了当时中国农业现状B.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实现C.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明显D.极大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答案】C【解析】【详解】1977年发表到1980年要实现“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达到70%”明显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严重脱离国情,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国农业现状,排除A。B材料没有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而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排除B。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提出脱离实际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现代化水平,是错误的,故D错误。9.美国宪政奠基者亚当斯(1735—1826年)认为:古代雅典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就好比是大陆人所说的许多家庭拥有的‘梳妆室’”,里面有许多用来反观自己的镜子。据此可知,亚当斯-6-A.推崇古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B.为后世民主化进程确立了规范C.强调雅典民主影响深远和持久D.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看出亚当斯强调的是美国宪政吸收了古代希腊民主制的优势和古代希腊民主制的经验教训,说明亚当斯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故答案为D。古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民主是代议制,不是推崇古代雅典机制,A错误。亚当斯没有为后世民主化进程确立规范,B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亚当斯吸收雅典民主思想,没有强调雅典民主影响深远和持久,C错误。10.中世纪以来的英国乡村惯例,穷人可以捡拾贵族庄园收割后土地上遗落的麦穗,贵族不得反对,富人则无此权利。许多穷人赖拾穗为生。但到了18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应农场主的诉讼,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这一变化A.强化对私有产权的保护B.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C.体现资产阶级统治的残酷性D.反映了英国社会道德的沦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18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通过诉讼法令的形式否定了世纪的乡村惯例,有利于保护农场主私有财产利益,故A项正确。B项,题干信息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表述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残酷性且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题干现象不能片面反映英国社会道德问题,排除。11.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共产党影响力快速提升,但到1951年,各国共产党势力便迅速衰弱,对这一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西欧各国经济快速实现了恢复发展B.冷战切断苏联对西欧共产党的支持-7-C.西欧各国政府大力压制共产党活动D.苏联东欧政局变化影响共产党的形象【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在战争受到重创,经济破坏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社会矛盾加深,共产党社会基础扩大;50年代后各国通过国家干预措施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矛盾缓和,使共产党社会基础减弱,故A项符合题意。B项,二战前第三国际已经解体,各国共产党各自为战,排除。C项,战后西欧各国以经济恢复为主要任务,而不是镇压共产党活动,排除。D项,苏联东欧政局变化出现于90年代,不符合史实,排除。12.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C.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D.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西方先进文化,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可知全球化有利于文化交流,故答案为C选项。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的说法太绝对,A选项排除。材料说的是文化开放而非文化保护主义,B选项排除。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8-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满眼势烈,形势惨重。——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明朝:政
本文标题:重庆市合川区瑞山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