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试题(含解析)
1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开学政治试卷一、选择题(在下列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对应答题卡的表格中。)1.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答案】D【解析】【详解】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可能”说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适合题意;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影响实践的结果,A表述错误;B和C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2.“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B.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答案】A【解析】“没有景物,何来情感”是唯物主义观点,“没有情感,何来景物”是唯心主义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23.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①“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的相关知识。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一个为本原的问题。“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分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体现不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①不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探讨的是事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的问题,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无关,②不选;“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一个是认为“气”这个物质是本原,一个是认为“理”这个意识是本原,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③正确;“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一个是认为“原子”这个物质是本原,一个是认为“心”即意识是本原,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④正确。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在于五行一一木、火、土、金、水并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种观点①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具体形态②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具有合理性③包含有朴素的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④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3【详解】①②③正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种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具有合理性,包含有朴素的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④错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选A。5.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物质是永恒的”中的“物质”是哲学上所学的物质概念,“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中的“事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①②正确;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并不是客观与客体的关系,也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6.貌似不动的事物其实也在动,一直在动的事物也有暂时不懂得。与之哲学寓意一致的是①静者静动,动不舍静②方动方静,方静方动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④静即是动,动即是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符合题意,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貌似不动的事物其实也在动,一直在动的事物也有暂时不动的。与之哲学寓意一致的是静者静动,动不舍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表述错误,“方动方静,方静方动”实质认为静即动,动即静,只看到了双方的统一,没有看到二者的对立;④表述错误,“静即是动,动即是静”的观点只看到了双方的统一,没有看到二者的对立;故选C。4【点睛】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7.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让人们铭记这段血凝的历史,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与加害史实的言行具有重要意义。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让人们铭记这段血凝的历史,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与加害史实的言行具有重要意义。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C正确。8.某技校以挖掘机专业著称。一些毕业生表示,来了工地才知道,学习这些实践操作还不如直接到工地拜师。操作技能不是在学校就能学出来的,在学校里会操作并不代表在工地就会用。这表明①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实践的产物②人民群众的智慧,是实践与认识的源泉③服务于客观实践,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①④故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②是错误的;认识要指导实践,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③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B。5考点:实践与认识、真理的属性9.过去说到“雾”,很诗意,现在一提到“雾”,就想起“雾霾”。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生态危机中“雾霾”为材料,考核辨识材料信息对应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雾’意象”和“‘雾’的意象”的区别。前者是相对于人的主观的客观存在,其本质是一种意识;而后者是人的意识对“雾”这一客观实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雾’的意象”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是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A、C、D表述错误。B项表明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因物质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意识。考点:认识的特征、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联系的特征10.面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专家指出,治理雾霾必须采取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重点加快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这种观点①科学地运用了系统优化方法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③强调了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性④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兼顾,优化组合;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治理雾霾必须采6取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重点加快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体现了科学地运用了系统优化方法,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答案为B考点: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1.时下,一些农民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上年市场上什么东西好卖、价格高,来年就种什么,类似“刻舟求剑”;另一种是不管市场怎么变化就抱定一个品种,好比“守株待兔”。从哲学上看,这两种选择所犯的共同错误是A.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B.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C.忽视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活动缺乏目的性D.不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类似“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都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原则;BC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是在强调农民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不能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不体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忽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D与题意不符,观点共同点在于否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故选A。【点睛】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12.“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好于此前的“到”、“过”、“入”、“满”等字眼,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做学问要反复推敲才能出精品,这说明7A.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总是在不断推翻自己中前进B.新事物代替旧日事物的过程是长期的曲折的,具有不确定性C.入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萌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做学问要反复推敲才能出精品,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故C符合题意。A错误,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而不是被否定或推翻。B错误,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错误,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真理性认识不包含谬误的成分。考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3.近期有很高死亡率的埃博拉疫情在非洲肆虐。根据目前的调查,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因动物携带的病毒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A.人能正确认识和改造规律B.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能战胜自然C.人要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改造的,B没有体现,材料强调的是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因动物携带的病毒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人体造成的,C正确,D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答案为C。考点:联系的条件性点评: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需要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14.“石头、剪子、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剪刀”胜“布”、“石头”胜“剪刀”“布”胜“石头”,彼此处于相生相克之中。人们制定的这个游戏规则表明了①事物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关系8②发展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③辩证否定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④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A【解析
本文标题: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