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1-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说明A.盟约对租后具有政治约束B.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C.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2.西汉察举风尚,往往由身居高位的公卿大臣以能罗致人才,充当自己的幕僚为荣耀。……这种选拔官吏的方法,实际上只问才能,不问政治。贤士被征召后与三公以及其他贤士彼此以道义相交,宾主相见。由此可知,察举制A.强化了宗族宗法伦理秩序B.使贵族政治逐渐得到形成C.易导致官僚集团形成派系D.确立了新的选官任官制度3.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A.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B.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C.强化了士人崇儒人世的观念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4.明太祖以重刑惩处违禁违制官员,二十年间诛杀贪官上万,结果贪腐现象并未减少,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窝案、串案。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监察机构严重缺失B.科举制度走向僵化C.权力缺乏有效制约D.程朱理学地位下降-2-5.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A.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B.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D.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6.孙中山割辫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吃过很多洋面包的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很久以后还拖着辫子。这说明剪辫A.促进民主共和观念传播B.是观念与立场变革的象征C.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D.先后次序反映了觉悟的高低7.胡兰成曾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8.《蒋介石年谱》记载,1933年3月,蒋电张学良,“明日恐不能起飞,而热(河)战紧急,兄须速往承德督战,不必待弟到平,免误战机”。这一电文发出的背景可能是A.八·一三事变B.华北事变C.“围剿”红军D.备战日寇9.建国初期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A.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10.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则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进行严格保障。这说明A.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B.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C.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D.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11.在罗马共和国地理版图向海外扩张的同时,罗马的外事裁判官不断进行司法活动。他们-3-在裁判案件时,以行为是否“出于善意”为衡量标准,而无论主体身份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都能够得到保护。据此可知,古代罗马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实践A.推动了自然法观念的形成B.利于新法律契约关系的形成C.维系了罗马贵族道德水准D.使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12.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州的目的在于A.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B.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13.“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14.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1949年建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反映了时间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1952-1982年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西班牙先后加入1999-2004年先是波兰、匈牙利、捷克,之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加入A.美国不断加强对欧洲的军事渗透B.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15.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富豪的事情,涉及数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会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4-A.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B.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C.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D.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16.福建泉州在南宋时被定为陪都,并设立市舶司。阿拉伯商人蒲寿庚,因招外商成绩显著,被任命为泉州市舶使。这表明南宋时期A.对外贸易的地位进一步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科举变革C.国家税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经济中心移至东南沿海地区17.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A.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B.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C.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D.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18.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C.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19.近代以后,自中国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B.东部地区的交通便利C.原有经济水平的差距D.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20.下表为1849年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情况。1849年1911年农业税77%16%工商杂税23%69%注:工商杂税包括盐税、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根据表格,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5-A.中国对外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1.右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右侧记载:“……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由此可知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C.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D.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22.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B.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C.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D.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23.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了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的不同24.“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D.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25.在19世纪的西欧,“(为了家庭经济)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6-一种众多的现象”,“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B.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26.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阶段,城市房屋破败,老鼠遍地,脏乱差是普遍现象,即便如此城市人口仍然是剧增的,而且在农村人口少量下降的前提下,英国总人口剧增。据此,分析合理的是A.城市人口增长与居民的收入有关B.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与其环境无关C.城市人口增长源于农村人口进城D.城市化必然与城市环境相伴27.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28.1928年,苏联通过了培养大量技术专家的决议,要求在生产中要采用本国和外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最高成就;1928~1929学年度苏联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的数量从32所增至1929~1930学年度的96所。这是苏联当时A.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B.经济体制调整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29.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A.恢复西欧经济B.稳固资本主义C.打开西欧市场D.遏制共产主义30.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7-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31.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尽管未在西方发达国家贯彻到底,但却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即开放市场,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企业私有化,支持全球性自由贸易等。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在于A.缓和同发展中国家的紧张关系B.使发达国家摆脱全球性的金融危机C.便于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控制D.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遇到的问题32.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说明全球化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D.对当今美国来说弊大于利第Ⅱ卷(主观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33.(25分)阅读材料,回
本文标题: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