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南省长沙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9月份考试题(含解析)
-1-湖南省长沙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9月份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下图为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周王朝对一些异姓精选了一些封地进行分封,这一现象反映了A.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西周制度重视弘扬先代制度C.周朝对异姓诸侯的恩宠与防范D.黄河中下游开始得到开发【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异姓分封诸侯国的分布,呈现出距离国都较远,散布在同姓诸侯国的中间,处于被包围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体现恩宠,分布体现防范,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以偏概全,过于绝对,排除;D项不符合本题题意,排除。2.西周册命时,周王有时赏赐给受赐者圭瓒(用以挹酒祭祖的“宗庙彝器”)这是非常严肃重大的行为。周王赐予圭瓒是A.赋予受赐者宗法政治地位B.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的正式仪式C.用高水平的器物彰显恩宠D.对受赐者孝顺有礼的表彰嘉奖【答案】D【解析】-2-【详解】根据材料“用以挹酒祭祖的宗庙彝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圭瓒是宗庙中用来祭祖的。代表的是一种孝德礼仪,是对祖先的尊敬,故本题答案选D项;A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周天子授士授民给诸侯叫“建国”,诸侯授士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一背景下,士、庶民把自己的宗族称之为“家”,效忠于“家”。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宗法制的强化B.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伏笔C.促进了民众的国家认同D.扩大了“家天下”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封制与宗法制结合,虽然诸侯小宗服从天子大宗,但是对于士,庶民等而言,只知效忠“家”,不知效忠“国”,形成有“家”无“国”的离心力,为诸侯割据以及大夫篡国创造了条件,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旨在强调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CD两项与材料主旨相悖逆,排除。4.孔子修订《春秋》,创造出“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梁启超却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主要是因为此种修订A.奠定了儒家尊史重史的传统B.偏离了儒家的“道统”传统C.为主观目的而涂饰客观事实D.与近代的西方历史观相冲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是因为作为历史记录,该修订一定程度上丧失“求真求实”的基本原则,“春秋笔法”更多体现的是服务于儒家思想理念,故本题答案选C项;梁启超却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故A项错误;道统是儒家传道系统的一种说法,道统之说滥觞于孟子,而不是孔子时期,排除B项;题目设问是孔子修订的《春秋》这种手法的原因,与近代西方历史观无关,排除D项。-3-5.汉初,丞相有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的传统。汉武帝时,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B.独尊儒术使儒学地位得到提高C.功臣列侯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形成中朝外朝制度,中朝多决策,丞相代表的外朝日益成为纯粹的政务机关,其权力受到削弱,丞相受制于皇帝的程度大大加强,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错在“开始”,排除;材料旨在强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6.汉朝农民购买铁器时,“善恶无所择”;甚至出现出卖铁器的“吏数不在,器难得”。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官营手工业面向市场的霸道B.重农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铁农具匮乏需要政府管控D.农民根本无法从市场买到铁器【答案】A【解析】西汉时实行盐铁官营,由官府把持,故A正确;题目提到的是汉代手工业,并未提到农业,故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盐铁官营,故C错误;根据题目中“善恶无所择”,并非无法从市场购买铁器,故D错误。7.西汉匡衡“好学,家贫,佣作以助资用”。东汉第五访“少孤贫,尝佣耕以养兄嫂,有暇则以学文”。这表明当时A.两人都属于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隶佣”B.农村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C.存在一种拥有人身自由、出卖劳力的雇农-4-D.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沦为雇农【答案】C【解析】古代农业的发展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据材料“佣作以助资用”“尝佣耕以养兄嫂,有暇则以学文”反映了依靠出卖劳动力,以资助自己进行学习,说明存在雇农现象,故C项正确;“隶佣”表述错误,不是奴隶,拥有人身自由,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在明朝中后期才出现,题目中汉代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的信息,故D项错误。8.唐太宗屡次要求查看史官纪录的当朝历史,房玄龄等最终删略部分内容后上呈,翻阅玄武门之变的记录后,太宗说:“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鸠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这一做法反映出唐太宗A.干涉和纂改史书著述B.不满唐朝史官的阿谀奉承C.鼓励史官秉笔直书D.重视修史以安定江山社稷【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得出唐太宗干涉史书编著,故A项正确;题目中房玄龄并未阿谀奉承,故B项错误;唐太宗的做法体现了君主专制下皇权至上对历史事实叙述的干预,故CD项错误。点睛:本题首先理解题干的意思。题干的意思是“昔日周公杀了管、蔡使得周朝得以安定,季友毒杀了叔牙使得鲁国安宁。朕的作为,也和他们一样,都是为了安定社稷,造福万民而已。史官记载时,怎么能因为有隐情而烦恼呢?应该立即把那些虚浮夸赞的词语删除,正确的记录当时的事情”。9.公元881年,江东地区有两个人印的历书,在月大月小上差了一天,双方发生争执。地方官批评说:“大家都是同行做生意,相差一天半天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件事告诉我们A.唐代印刷业发展出竞争局面B.宋代官员注重调解商业矛盾C.江东地区的官民关系较融洽-5-D.传统历法粗糙实用价值有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881年为唐朝末期,印刷历书出现争执,一方面说明历法的重要,另一方面说明有多家从事印刷的同行存在竞争,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时间与材料不相符合,排除;江东地区的官民关系较融洽在材料中无法充分体现,排除C项;D项与本题题意无关,排除。10.宦官,日常生活于后宫的皇帝及后妃的仆人。唐代后期,宦官们经常自称“定策国老”,而将皇帝称为“门生天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唐后期A.皇权专制的强化B.皇帝大权的旁落C.外戚干政现象频繁D.三省六部作用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门生天子”是指天子是自己的门生,“定策国老”是说立皇帝由宦官说了算,唐代后期十个皇帝均为宦官所立,两个被宦官毒死,是古代中国宦官专权最强时期,皇帝沦为傀儡,B项正确;虽然宦官是皇权的产物,但一个个皇帝受制于宦官,不能说明其专制强化,同时宦官无法依靠皇权对外朝和地方进行大干预,朋党之争与藩镇割据与之并存,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1.在《国家宝藏》栏目里,湖南省博物馆特别推介了唐代长沙窑,下图为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它反映出唐代A.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兴起-6-B.阿拉伯文字在中国的普及C.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D.长沙经济繁荣发达的景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可得知内陆城市长沙窑文物的瓷器大量出口,外向型经济兴起,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表达过于绝对,排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广州和泉州,排除C项;材料无法充分体现长沙经济繁荣与发达,排除D项。12.董仲舒推崇《春秋》,认为一切从尊贵者开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以正四方”。朱熹首推《大学》,认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变化反映出A.天子从正心到修身的转变B.庶民社会注重个人自身修养C.儒家从天子之学转为庶人之学D.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前后信息比较可得知,前者的正心在于君主,后者的正心,强调对于天子和庶人都很重要,这种差异反映的是宋代社会的变化,君主—平民二元社会的来临,理学对庶民社会的诉求是所有人的修身正心,故本题答案选B项;材料不仅体现天子从正心到修身的转变,还强调庶民社会的修养,排除A项;本题旨在强调合注重个人修养,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3.元明清时期,在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以进行间接统治。明清时尤其雍正时期,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改派流官(一定任期后流动)前去治理。“改土归流”的出现A.实现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B.破坏了民族融合的大好局面C.维持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7-D.提高了地方处理行政事务的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明清时尤其雍正时期,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改派流官(一定任期后流动)前去治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土归流规定中央派遣流官统治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管理。故答案为A项。B项随着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逐渐密切,排除;C项改土归流最终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地强化,并不是仅仅的维持,排除;D项说法未能体现,排除。14.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上述生产出卖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种生产经营表明其为A.面向市场的立体化经营农场B.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农场D.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生产出卖”得出面向市场的特点,根据题目中“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得出立体化的经营农场,故A项正确;根据题目中“生产出卖”,不符合自给自足,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题意不符合,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与精耕细作的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不相符,故D项错误。15.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A.对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需要B.非首都功能的疏散承载作用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8-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答案】C【解析】A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依据材料“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可知B说法错误,故排除B;依据材料“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结合中国经济重心的演变情况可知C正确;D说法绝对,不合史实,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16.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对中国古史分期和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下列这些观点反映出他们普遍主张提出者分期说特点或不足唐德刚封建、帝制、民治(近代)著名的历史三段论田昌五洪荒、邦族、封建帝制综合社会全面分析叶文宪酋邦、封建王国、专制帝国缺少部分阶段历史王震中邦国、王国、帝国国家出现时间大提前冯天瑜氏族时代、封建时代、皇权时代质疑:“封建社会”A.封邦建国是最早的历史阶段B.用帝制皇权取代封建社会表述C.中国古代并不存在奴隶制度D.历史叙述并不等同于历史事实【答案】B-9-【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于传统的封建社会这个阶段的社会定型,大家普遍不认同,而都主张帝国,帝制这一定性,或者使用皇权说法,故本题答案选B项;根据材料可看出封邦
本文标题:湖南省长沙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9月份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