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1-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历史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体现了A.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社会权势有所变动C.分封制度的彻底瓦解D.法家思想备受推崇2.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谴责“以百姓为刍狗”为“不仁”,并警告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一思想主张可以说明老子A.希望统治者要顾及民众的力量B.主张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C.努力追求君民平等的理想社会D.是最早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家3.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这一主张传承了A.孔子的民本思想B.孟子的义利主张C.荀子的治国主张D.墨子的兼爱思想4.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C.动摇了社会等级观念D.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5.顾炎武认为“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这说明他主张A.知行合一B.经世致用C.回归孔孟D.民贵君轻6.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7.《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8.宋代的包拯、明代的况钟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在民间素有“包青天”“况青天”之称。明代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写善断案的包拯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况钟话本《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表明明代-2-A.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B.历史典籍编纂日趋世俗化C.话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9.16世纪末,汤显祖为宜黄腔创作的传奇《牡丹亭》,在它的故乡江西,几乎没有太大反响,而在吴门(苏州)剧坛却“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这主要是因为A.地域文化审美趋向的差异性B.地方执政者的政策不同C.地域经济发展及阶层的差异D.昆曲在地域影响力不同10.石刻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面。该画A.意在宣扬儒家德治理念B.再现春秋时期社会状况C.创作时间不会早于唐代D.突出绘画者的思想意境11.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说明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B.中央经济控制力加强C.自然经济阻碍商业发展D.私商已成为商人主体1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载《田舍》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13.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仅汴州城东门外附近的十字街口,各家商店招牌就有三十余块。清晰可辨的有“孙羊正店”(羊肉店),“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香料铺)等诸多店名和招牌。由此可见,宋代A.生活习俗发生了改变B.经商方式不再受到限制C.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D.商家注重广告宣传效应14.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等,这说明当时A.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B.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D.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15.1897年,大生纱厂发行股票。张謇“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3-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这可以反映当时A.列强放松对华侵略B.官方限制民间办厂C.股本结构较为单一D.社会资金的资本化16.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年份进口商品出口商品钢铁和机械棉纱及棉制品棉花矿砂及金属1925年6.520.73.82.91928年7.215.83.42.11931年9.37.92.91.6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17.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A.“中体西用”思想盛行B.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C.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D.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18.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A.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B.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19.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从苏联引进的156个特大工业项目中,绝大多数是重工业项目,而在60年代前期,中国从西欧、日本引进的设备中,洗涤剂、化学纤维、塑料、化肥等面向市场、面向农业的项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尝试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B.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体制框架C.打破了资本主义对我国的封锁D.探索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20.1978年9月,邓小平在视察东北三省等地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史称“北方谈话”。他指出,“四人帮”要搞的“穷社会主义”荒谬至极,我们“要一心一意搞建设”。邓小平“北方谈话”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推动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C.实现了经济工作的拨乱反正D.为农村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21.下图反映了新中国A.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B.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C.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D.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22.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类商品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价-4-格,即价格双轨制,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这表明当时A.国有企业制度根深蒂固B.传统经济体制仍具优势C.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D.市场经济休制弊端显现23.下图是18世纪初世界部分城市劳动力价格与能源价格的比值示意图。例如:英国城市纽卡斯尔工人工资较高,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故比值较高。据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A.工业革命推高英国工人工资水平B.较低比值显示生产成本低廉C.清朝前期中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D.较高比值利于推动技术革新24.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超过法国,在煤钢领域,克虏伯公司、蒂森公司以其规模庞大而声名显赫;化工领域,德国的合成燃料产量占了世界的一半左右;交通运输业,德国的铁路长度在中西欧都首屈一指。这一时期德国的进步主要得益于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完成B.政治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C.对海外殖民地的倾销和掠夺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5.1921年,苏俄私人资本积累为1.5亿金卢布,1923年初增至3.5亿金卢布。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786个。这说明苏俄A.私有经济日趋占据主导B.新经济政策成果凸显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D.轻工业成为发展重心26.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致A.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B.放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C.受到了苏联经济政策影响D.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27.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B.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D.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28.1965年,苏联颁布了《集体农庄市场示范条例》,规定无论是集体农庄还是个人都可以在集体农庄市场上自由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其价格由市场自发形成,国家不加干涉。为了发展农庄市场,国家拨款在城市兴建库房、提供冷藏设备等。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农业领域成为改革重点B.农业集体化弊端已经消除C.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重视农庄和农民的积极性29.1977年,美国总统卡特提出“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沿袭战后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刺激经济复苏方案,它规定给每个纳税者退税50美元,此外,包括用于公共工程和综合就业训练的联邦开支计划。其结果-5-A.恶化了失业现象B.解决了经济滞胀问题C.加剧了通货膨胀D.放弃了经济自由主义30.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对欧共体的成立表示满意B.希望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C.急于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D.看到西欧联合自强的价值31.2019年6月,之所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刊文,批评美国政府滥用关税“大棒”,升级贸易摩擦,是因为美国政府这一行为A.阻碍了西欧国家加快联合进程B.破坏了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秩序C.违背了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规则D.错失了当今国际经济发展新形势32.下图为中国财经报公布的2016年金砖五国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B.金砖国家成为多极化格局的一极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周敦颐(1017-1073年),仁宗时在各地做州县官,讲授《易》学,号濂溪先生。周敦颐取《老子》和道教的学说,与《易》经相糅合,著《太极图说》,又著《通书》阐发宗旨。他采《老子》的“有生于无”说,提出天地、阴阳、五行、万物都出于太极和无极,最后又回到太极、无极。这种对自然界的说明,应用到人类社会:“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皇帝)”。周敦颐还汲取佛教的禁欲主义,与他的无极说相结合,进而创立了“无欲”的说教。“无欲,故静”,“静”是最高境界,也是人类的最高的道德标准,由此提出“主静”之说。周敦颐认为,人们如果“主静”,也就能做到“诚”。“诚”即是“无为”,“寂然不动者,诚也”。从而提出“诚”的概念,认为这是“圣人之本,性命之原,五常之本,百行之原”。周敦颐的学说在仁宗时代还并没有多少社会影响,他在当时的学
本文标题: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