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讨论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结合所学,“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C.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D.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可知这里的“子学时代”是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有很大关系,C正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是秦朝统一,A和B错误。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是西汉时期,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关键从材料“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获取信息,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可知答案。2.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下列思想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闻善而慕,知过而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强调人的品格;“闻善而慕,知过而惧”用以自勉或赞扬那些从善如流,知过而改的;①②④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C符合题意;“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为君主专制服务,不符合题意,排除③,排除ABD。3.下列主张与“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D.“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服诸侯者,以其威势也”【答案】D【解析】材料中属于法家思想,法家主张“法”“术”“势”,D中“以其威势也”说明权威重要性,符合法家思想,故D正确;A和B均属于道家思想;C中儒家思想。4.《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A.“获罪于天,不可祷也”B.“礼有五经,莫重于祭”C.“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D.“不语怪、力、乱、神”【答案】D【解析】孔子对楚昭王有病后拒绝祭祀河神的行为大加赞赏,这和他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是相一致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语怪、力、乱、神”体现了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故D项正确;“获罪于天,不可祷也”反映了孔子的天命观,故A项错误;“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反映了孔子重视祭祀祖先的思想,故B项错误;“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强调继承先王的品德,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和孔子的赞扬“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5.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然秦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收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3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B.封诸侯王,因俗而治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D.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反映了秦朝刑罚严苛,暴政而亡的教训。结合所学可知,吸收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奉行儒学是在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西汉初期并未奉行儒学;B选项错误,因鉴戒秦不行分封孤立而亡,西汉初期在推行郡县制的基础上大封诸侯王,这不是西汉吸收秦亡于严刑苛法的教训的做法;C选项错误,设立中朝官的目的是强化皇权,与这一教训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题中的题干可知该位学者把包括“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从选项中:A韩非子尽管维护君主专制,但他的思想没有“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成分;B孟子不符合题干要求;D朱熹利用理学体系维护君主专制,但也没有神化专制的理论,C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利用“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考点定位】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7.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答案】C【解析】4【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汉代政府崇尚文治,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用,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飞黄腾达,形成“士人政府”,故C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黄老之学,排除B;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8.“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这一主张来自于A.道家学派B.陆九渊心学C.朱熹理学D.佛理禅宗【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可知该学者主张“理在心中,不假外求”,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心学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不具备这样的特点,A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朱熹理学主张通过“格物”向外寻“理”;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佛理禅宗不具备这样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理”即是“天理”,强调了它的道德性质,其竭力维护封建主义的“天理”;同时,他又反对思想僵化,大力提倡“致良知”。后来有些思想家对此作了改造,强调人的理性作用和独立思考。这说明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其观点与程朱理学有本质上的不同C.这种观点包含了强调人的个体意识的因素D.理学解决了儒学衰微的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强调人的理性作用和独立思考”可知,王守仁的这种观点包含有强调人的个体意识的因素,具有进步作用,C正确;王守仁的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A错误;王守仁的心学与程朱理学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只是认识理的途径不同,B错误;D夸大了理学的作用,排除。510.国际学术界认为,朱是孔、孟以来中国最大的思想家,也是孔、孟以后综合了新儒家思想,在新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的最重要人物。下列选项跟朱熹密切相关的()A.融合了佛教、道教、法家的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B.提出“格物致知”,进而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C.认为人性的最高境界是天理,提出“天人合一”学说D.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融合了佛教、道教的思想,没有法家思想;B选项错误,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提出的;C选项错误,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维护封建礼教B.提倡经世致用C.抨击君主专制D.主张君主立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不得安宁的原因,猛烈地抨击君主专制,故C正确;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近代资本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黄宗羲没有主张改革政治制度,D错误。12.《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礼法并用B.兴办教育C.克己复礼D.道德教化6【答案】D【解析】【详解】“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说明重视教化可以获得民心,有利于社会统治,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礼法并用,A错误;材料主张的是重视教化思想,不是兴办教育,B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不符合题意,C错误。13.梁启超认为:“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关于战国时期“思想自由”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诸侯争霸为思想自由创造条件B.铁犁牛耕是思想自由的动力C.礼崩乐坏直接导致思想自由D.士的崛起是其中的最主要因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本题是考查百家争鸣的原因。经济发展为思想自由提供物质基础而非动力,故排除B。礼崩乐坏的局面是导致儒家思想出现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士的崛起是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D。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原因是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支持变法,故A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的正确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即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政治上表现为以分封制为代表的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经济上表现为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正常变革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14.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由此可见,汉武帝以后的西汉用以治国的指导思想是A.黄老思想B.儒道并用C.重儒轻法D.外儒内法【答案】D【解析】:材料的主旨是国家应有自己的治国制度,霸道跟王道并用实行,不能纯粹只用道德来教化。其中的霸道是法家思想,王道是儒家思想。所以此题应选择D项。道家的黄老思想是汉初的指导思想,排除A;B与C两项均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可以排除。7【点睛】:“外儒内法”是一种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15.董仲舒提出,“立义以明尊卑之分,强干弱枝以明大小之职”,“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这表明董仲舒主张A.以纲常名教为指导思想B.文化“大一统”的重要性C.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延续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干”和“本”是指中央、君主;“枝”和“末”是指地方和群臣。材料反映董仲舒主张政治上的“大一统”,这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维护君主的最高权威,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以纲常名教为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实行的是思想大一统,并不是文化大一统,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是儒家思想发展,不是黄老思想的延续,故D项错误。【点睛】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16.据《朱子物语》记载:“仁是根,恻隐是萌芽。亲亲、仁民、爱物,便是推亡到枝叶处。”这反映了()A.朱熹继承了孟子人性论思想B.理学思想体系已经基本形成C.宋代学者固守儒家传统主张D.孔子的伦理思想得到了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仁”、“恻隐”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孟子人性论中的“人性本善”的思想,而朱熹提倡“恻隐”体现了对孟子人性论思想的继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二程(程颢、程颐)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C选8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朱熹对孟子人性论思想的继承,不能据此得出宋代学者固守儒家传统主张;D选项错误,材料中的“恻隐之心”是孟子伦理思想中关于进行道德修养的首要出发点,孔子的伦理思想并未涉及。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7.黄宗羲说:“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敌国之财皆吾财也。”这反映了黄宗羲的主要思想是A.主张发展国际贸易B.主张以战争促生产C.主张进行社会变革D.主张工商皆本【答案】D【解析】【详解】“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说明了发展商业重要性,材料说明是工商皆
本文标题: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