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试题(含解析)
1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中央集权意识D.安土重迁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父母官”、“爱民如子”等信息可知,这说明传统中国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密切结合,“家”和“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其本质就是家庭、家族、国家在结构上的同一性,即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只强调了“血缘”这一“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错误;C选项错误,中央集权的特征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A.分封制崩溃B.宗法制强化C.君主专制制度崩溃D.中央集权制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国家礼乐制度和军事行动有诸侯决定,它改变了原有的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是分封制崩溃的体现。故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3.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A.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2B.秦始皇为了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秦始皇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秦朝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中太尉负责全国的军事,但是,皇帝担心军权旁落,虽设置其职,并无安排相关人员接任,皇帝直接管理全国军事。故选B。A项是丞相职责;CD项明显错误。考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代2000多年一直沿用。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代替。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掌握。4.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A.刺史B.三司使C.枢密使D.参知政事【答案】D【解析】A项是汉代的;B项时是北宋时期管财政的高官;C项是北宋时期管军事的高官;D项是宋代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与“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相符,故本题答案选D项。5.林则徐后裔、著名外交家凌青晚年赋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虎门销烟②《南京条约》签订③武昌起义④香港回归⑤改革开放经济腾飞A.①②③④3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答案】D【解析】“粤海销烟扬我威”涉及虎门销烟;“但悲港岛易英徽”涉及《南京条约》签订,香港被英国割占;“前仇旧恨今尽雪”是指香港回归;“只缘华夏已腾飞”是指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实现经济腾飞。①②④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武昌起义”,排除含有③的A、B、C项。6.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首都北京被敌人攻占有两次,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二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900年联军占领北京。根据材料中“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20世纪的”,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详解】7.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理由:(1)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2)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阻断了中国近代化4理由:(1)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2)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的发生太平天国破坏了中国南方诸省尤其是经济最为富庶的江浙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绝对的平均主义政策也不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这与题中的表述特征相符,答案选A,BCD三项与题中特征不符。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8.在中国近代史中,与下图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场革命是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文学革命5D.土地革命【答案】A【解析】武昌起义之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是狭义的辛亥革命,所以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场革命是辛亥革命而非国民革命、文学革命、土地革命等选项,本题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9.“……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旋(轩)昂,哲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该诗句展现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国民革命C.五四运动D.南昌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学子”、“工人”、“与列强争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诗句展现的应该是五四运动,故选C项;ABD项都与“学子激扬焚佞府”不符,排除。故选C。10.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太原会战D.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正面战场”“激战三个月”及图片中的“上海市”等城市即可得出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淞沪会战,A项正确;徐州会战发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战役,与图片“上海市”不符,排除B;太原会战发生在山西,与图片“上海市”不符,排除C;D项武汉会战发生在武汉,与图片“上海市”不符,排除。所以选A点睛:此题目是材料和图片组合选择题,既要识图又要充分利用材料。可以通过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正面战场”“激战三个月”及图片中的“上海市”等即可得出答案。611.战争题材的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下几部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应该是①《渡江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淮海战役》④《长征》A.①③②④B.④②①③C.④②③①D.④①②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发生在我国近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解放战争期间发生的;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淮海战役是1948年至1949年1月发生的;长征是1934--1936年发生的。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重要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事件12.某国庆节前夕,一中学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共和国历史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此项内容时,不能选择A.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实行资产阶级两党政治【答案】D【解析】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的政党制度不是两党制,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13.台湾问题与香港和澳门问题不同,它属于()A.中国的内政问题B.殖民历史遗留问题C.国际争端D.党派之争【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故A项正确。714.2012年6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访华,为进一步夯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签署《中俄联合声明》,涉及能源、军事、经济、文化多个领域的合作。新中国成立之初能见证中俄友谊的史实不包括A.毛泽东访苏B.中苏建立外交关系C.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D.共同参加万隆会议【答案】D【解析】万隆会议是1955年,亚非拉地区国家参加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会议,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正确;A、B和C均属于中国和俄国外交的历史,排除。15.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说明陶片放逐法容易导致民主权力的滥用,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故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6.《十二铜表法》的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由此可见罗马法A.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不断发展完善D.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8【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买卖活动的程序和相关细节可知,公民法时期的罗马法律具有重形式、重法律程序的特点,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中对交易活动的繁琐规定,影响效率,不能体现其便于商品经济发展,B项错误;材料中只有《十二铜表法》的一项规定,不能体现法律的不断完善,C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买卖程序,不是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D项不符合题意。17.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世A这部法律是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D.《权利法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判断这部法律应该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故选B项;习惯法是平民所抵制的法律,排除A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时期形成的法律体现,与“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的信息不符,排除C项;《权利法案》与“古罗马某部法律无关”,排除D项。故选B。18.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观点已经被近现代的西方政治家普遍认同。在此理论指导下,西方国家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分权制衡的民主制度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普遍建立分权制衡的民主制度。故答案为C项。A项英国、日本等国家采取了保留君主制度,排除;B项消灭私有制说法错误,排除;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所采取的,不符合题意,排除。9【点睛】关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要重点掌握英、美、法、德代议制确立颁布的法律文件、政体,掌握它们各自的确立过程及影响;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进步性及局限性;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握各种政体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不同模式的特点,认识资产阶级代
本文标题: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