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曰:“唐(尧)虞(舜)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那么“夏后殷周继”的王位传承A.依据选举确定B.限于血缘家族C.是历史的倒退D.均指定长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夏后殷周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时期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后,商周“继”同样采用了世袭制,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商周“继”的史实,排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排除C项;夏商周时期的继承方式并不一都是指定“长子”,排除D项。2.下表为西周贵族使用乐器及观赏乐舞规模的相关规定。这种规定主要是强调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二面排列32人士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16人A.西周乐器发达B.等级制度森严C.皇权至高无上D.贫富差距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对不同身份的贵族使用不同的乐器和乐舞规模的明确规定,反映了西周时期等级制度的森严,故B项正确;使用乐器的相关规定,不能体现材料2叙述的主旨是西周时期乐器的发达,排除A项;皇权至高无上是秦朝之后出现的,排除C项;不同身份的贵族使用不同的乐器和乐舞规模有明确规定,不能说明当时的贫富差距明显,排除D项。3.秦统一以后,秦始皇先后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书同文、车同轨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主要A.有利于秦朝赋税增加B.巩固了秦王朝的长期统治C.巩固了当时的分封制D.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采取的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和车轨等一系列措施,有利于经济与文化的统一,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故D项正确。赋税收入与统一文化无关,排除A项;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B项错误;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C项错误。4.秦始皇在平定嫪毐(被封长信侯)反叛后,对权臣更加猜忌,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臣子就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危害国家。与解决此类问题相关的是A.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规定皇位世袭,不可转让C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规定皇权至上,不可逾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臣子有了封地之后,臣子就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危害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取代,故A项正确;实行君主专制,建立中央官制和规定皇权至上等措施,都与消除地方割据无关,BCD三项是错误的。5.《汉书》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这说明推恩令A.彻底消除了王国反抗B.削弱了地方王国势力C.以武力消灭王国势力D.地方各郡县普遍推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颁布的“推恩令”,逐渐削弱了王国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推恩令”并没有彻底3消除了王国反抗,A项说法绝对。“推恩令”并非使用“武力”,排除C项。地方各“郡县”普遍推行推恩令不符合史实,D项排除。6.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齟齬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B.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以改变“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齟齬扯皮之事”,“由是鲜有败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故D项正确。扩大封建君主的权力和缓和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AB两项。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是明朝废除宰相的做法,C项错误。7.《宋史李沆传》中有关于李沆焚诏的记载。有人说:“今道皇威大如天,先人有知恐心寒。但见李沆焚手诏,便知分权非空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宋朝皇帝的权力曾受制约B.古代君主专制所言非实C.宋代权臣当道,皇权旁落D.古代中国曾实行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但见李沆焚手诏,便知分权非空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皇帝的权力曾受制约,故A项正确。古代君主专制是不断强化的,B项说法错误。宋朝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分立的“三权”,中国古代的事权分化本质上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故排除D项。8.元代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中书省在自己的辖区内有一定的自主权,可及时处理一些棘手的事,减少了中书省的麻烦。这表明行中书省的设置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统一C.导致中央集权日益削弱D.扩大了元朝的统治区域【答案】A【解析】4【详解】根据材料“行中书省在自己的辖区内有一定的自主权,可及时处理一些棘手的事,减少了中书省的麻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了行省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律,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其推动多民族国家统一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错误;材料叙述与“扩大了元朝的统治区域”无关,排除D项。9.明成祖时,内阁的职能是“参预机务”,而到崇祯帝时则强调其“职在调合”。此变化主要说明A.内阁失去了法定地位B.中枢体制得到了完善C.内阁职权缺乏稳定性D.君主权力受到了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参预机务”到“职在调合”,说明内阁职权并未得到制度保障,皇帝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内阁的职能,内阁的职权缺乏稳定性,C项符合题意;内阁自成立以来一直不是法定行政机构,排除A项;材料分析的是内阁职能不是“中枢体制”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内阁职权的不稳定性,并未体现君主权力削弱,排除D项。10.清朝初期,“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然军机处设立,“议政之权遂微”。“议政之权遂微”反映出A.中央官制的完善B.政府机构的简化C.国家政权的更替D.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清初“军国重务”“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设立”,“议政之权遂微”,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项正确。清朝设立军机处,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并未体现中央官制的完善,排除A项;清朝设立军机处,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不能说明政府机构得到了“简化”,排除B项;清朝设立军机处,不是国家政权的更替,C项错误。11.据统计,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调集并先后投入战争的军队大约有10万人;而英军最初派出海陆军大约7000多人,后来最高达2万人。但在战役中,中国这种兵力上的优势却未能显现。这种结局主要说明A.清政府夜郎自大B.清政府战和不定5C.经济实力的差距D.封建专制的腐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拥有兵力优势的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使英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中西方经济实力存在巨大差距,C项正确。清政府夜郎自大、战和不定以及清政府封建专制的腐朽,都不是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2.在天京城诸匠营和百工衙曾只为满足太平天国的需要而生产,产品直接分配给各单位,不经过市场进行交换,生产者除吃穿之外别无报酬。这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中的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B.“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C.“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原则D.“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京城诸匠营和百工衙”的生产、分配方式和取消市场的作法,体现了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实行的“圣库”制度,推入绝对平均主义的产品分配方案,即“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B项符合题意;“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是土地分配的原则,A项不符合题意;“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是人人平等的原则,C项不符合题意;“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反映的是理想社会的目标,D项不符合题意。13.清政府“设行省,改郡县”,使新疆地区的行政管理第一次真正接近内地的模式。清政府设新疆行省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B.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C.促进新疆地区行政管理近代化D.平等对待新疆少数民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清政府在“新疆地区”“设行省,改郡县”,实行接近内地的模式是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与控制,故B项正确;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是“设行省,改郡县”主要目的,排除A项;行政管理近代化的说法不符合题目“目的”6的要求,排除C项;“平等对待”新疆少数民族的说法不是中国封建政府“设行省,改郡县”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14.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如果主动出击,而且也懂得怎样寻找敌人并迫使其接受会战的话,就不会陷入这种不利局面”。材料意在说明,在黄海海战中A.北洋水师战术失当B.日本海军强于中国C.北洋水师损失惨重D.中国海军英勇抗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如果主动出击”,“懂得怎样寻找敌人并迫使其接受会战”,“就不会陷入这种不利局面”等信息,可知材料这么说是认为北洋水师黄海战役中失败,是战术上被动、保守等导致的,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日本海军比中国强的信息,不是在强调失败的结果,也没有肯定中国海军英勇抗战等相关信息,BCD三项不符合题意。15.日方资料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派往台湾的兵力有两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支队,但不到半年,日军在作战中就死亡了4800多人,伤病人员有2.7万多人,总计伤亡3.2万多人。这比日军在整个甲午战争中伤亡的人数还多将近一倍。这说明A.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取得了胜利B.日本最终没能割占台湾C.台湾军民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D.清政府支持台湾人民的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日本在征服台湾“比日军在整个甲午战争中伤亡的人数还多将近一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台湾军民给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使日本在占领台湾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C项符合题意。材料对比的是日军战争伤亡,不是在说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结果,A项错误;日本最终占领了台湾,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没有相关清政府支持台湾人民斗争的信息,D项错误。16.“由于帝国主义军舰在大沽口外示威,以及洋兵在天津租界登陆挑衅;六月十四日,义和团将城内教学焚毁……义和团趋势进入军械所,拿取洋枪弹药。从此,天津的部分拳民,开始使用新式枪械,保卫天津。”,这一描述表现了义和团的A.反封建意识B.盲目排外行为C.反帝爱国精神7D.积极参政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依据材料“洋兵在天津租界登陆挑衅”、“天津的部分拳民,开始使用新式枪械,保卫天津”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益的反帝爱国精神,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反封建意识;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在面临列强入侵时部分拳民使用新式枪械保卫天津,并未体现出盲目排外行为;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义和团军事上的反帝爱国斗争,并未体现参政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7.下面是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图,由此可推断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革命重心向北转移C.革命形势一片大好D.革命党人实力强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显示,中国武昌起义后,全国众多省份纷纷宣布脱离清廷宣布独立,结合所学可知这意味着清王朝统治的土崩瓦解,A项符合题意;图片中南方独立的地方明显多于8北方,B项错误;宣布独立的省份不少有投机的成份在其中,有革命形势的发展,也存在潜在的危机,C项说法片面;宣布独立的不少是立宪派和旧官僚,革命党人实力并不强大,D项不符合题意。18.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坚实的群众
本文标题: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