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一年级年级组的工作计划
一年级年级组的工作计划一年级组工作计划简介:一、现状分析:本年级组有21位教师,有3位新老师,其中有2位是班主任。学生现有303人。开学初,在学校各级领导的科学指导下,在各位班主任以及生活老师的爱心、耐心、细心、用心的努力工作下,一年级的孩子们比较顺利的度过了,离家、想家的心理断乳期。一周的辛勤教育终于换来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孩子们的情绪一年级年级组的工作计划本文内容:一、现状分析:本年级组有21位教师,有3位新老师,其中有2位是班主任。学生现有303人。开学初,在学校各级领导的科学指导下,在各位班主任以及生活老师的爱心、耐心、细心、用心的努力工作下,一年级的孩子们比较顺利的度过了,离家、想家的心理断乳期。一周的辛勤教育终于换来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孩子们的情绪基本稳定了。本学期我们还将继续发扬以往团结、愉快、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调动本年级组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竞争中学会生活,在竞争中学会创新。使年级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指导思想:1、以学校教育模式的工作思想为指导,以德育课题研究为主线,坚持以培养走进21世纪的现代人为宗旨。2、加强年级组的团队意识,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年级组的管理作用。3、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己任,以教研促教改,明确日常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提高孩子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工作重点:1、充分体现年级组的管理作用,以奖励机制的管理办法,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去。2、本学期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试点班学生自我发展模式课题研究为龙头,全面展开自我教育的育人氛围;以轻负荷、高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成立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备课小组。语文备课组长:廖浩;数学备课组长:徐艳珍。3、根据本年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精心策划组织两次活动,力争做到德育效果明显。3、配合德育处,结合值周检查,要求班主任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养成教育。5、加强对新教师学生安全教育的培训,注重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6、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组建小精灵乐园。主要目的是通过寓教育乐的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人交往、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7、为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外校教学理念和教育机制,采取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子一帮一形式。刘文娟张继金;王立平吴宏喻素玲昝瑾霞。四、工作目标:1、努力使全组教师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团结愉快、群策群力的集体。2、组织带领班主任认真学习学生自我发展模式的理论,共同研究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具体措施。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方法,通过引导、教育、内化,使孩子们从小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逐步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3、认真及时的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努力做到精益求精。鼓励教师冒尖,使各项工作在期末考评中成绩优异,为争取优秀科组努力。五、工作措施:1、利用科组基金,按照教师突出的工作表现以及取得的成绩按等级划分进行奖励;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多创多得;少劳少得,有误必损的管理办法,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2、掌握试点班的工作脉搏,为其他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教育模式工作打好基础。3、认真检查督促年级组全体教师常规工作,平时注意积累对老师工作情况的观察,如从听课、学生手册、学生作业、家长反馈意见、接受工作的态度以及协作精神来公平、公正的评价老师一学期的工作。4、真落实学校各职能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及时协调学校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5、关心组内教师的身心健康,积极营造团结协作的集体氛围。至少每月召开一次年级组教师会,及时将组内教师意见和建议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6、继续将安全责任意识当作工作的重心,调动老师们爱校爱生的热情,通过安全知识培训丰富老师们事故防范经验,减少事故的发生。六、本学期两次活动简介:1、捏出手中的童话。活动目的: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锻炼和残生创新意识,形成创造能力的基础。本次活动通过孩子们想象力,用手中的泥彩描绘出对生活中美的理解,用双手捕捉美、体验美、创造美。使孩子们从小不但懂得热爱生活,而且体验到动手劳动带来得愉悦。2、在外校,我能行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活动初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军事化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不仅让孩子们懂得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竞争中学会生活,从而培养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向上的凝聚力。而且向学校各级领导以及向家长们汇报展示孩子们两个月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一年级年级组的工作计划本文关键词:工作计划,年级组
本文标题:一年级年级组的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