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者的政治诉求2.《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说明了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A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是荀子,故B项错误;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也是道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天2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选项中各自的个性,进行排除即可。3.战国时期,有儒者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韩非子认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法思想具有互通性B.实现国强民富成为士人共识C.法家更顺应时代潮流D.儒家强调统治者应为政以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儒法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的儒学强调以民为本,也就是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而韩非子则主张国强民弱、削弱百姓的思想,故选D项、排除B项;材料中的儒法思想完全对立,谈不上互通性,故排除A项;国强民弱主张不能表明法家更顺应时代潮流,故排除C项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柔和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家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C【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董仲舒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思想。所以选C。5.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据此可看出董仲舒的主张是A.君权神授B.天人感应C.无为而治3D.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人感应的思想,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上升到天命的高度,督促统治者要施行德治,故选B;君权神授指君主的权力是神授予的,强调君主权力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联系所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6.“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A.内心反省B.考察事物C.消灭私欲D.遵守三纲五常【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问探寻“天理”的方法,程朱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考察事物”,故B项正确。心学强调内心反省,与程朱理学不符,排除A。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而不是消灭私欲,排除C。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而不是遵守三纲五常,排除D。7.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之精神4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济天下”“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经济发展需求”错误;D项“天人合一”,无从体现。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相关理念8.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A.宣扬“知行合一”B.否定孔子思想C.反对“格物致知”D.强调主体意识【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可以看出该言论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内心的反省,强调主体意识,故D项正确;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说法错误,错在“否定”。点睛:“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是解题的关键。9.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B.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C.否定君主专制D.提倡法治和众治【答案】C【解析】5【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反思,但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是他们与宋明理学家最大的差别。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不管是宋明理学还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都属于儒家思想代表;B选项错误,明清批判思潮主要是反对君主权力过大,并非批判帝王无道;D选项错误,他们尚未提出法治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但并未冲破宋明理学的框架,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A选项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儒学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B选项不符合题意;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明清儒学,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11.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自然C.人D.政治【答案】C6【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2.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一“哲学的突破”A.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B.主张王权应该高于教权C.肯定人的欲望歌颂人性D.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智者运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A项正确。B项符合宗教改革,故B排除;C项符合文艺复兴,故C排除;D项符合启蒙运动,故D排除。【点睛】大约公元前5世纪希腊开始了智者运动。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社会和世界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13.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A.物质生活B.科学精神C.自由权利D.理性价值【答案】D【解析】材料“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反映了苏格拉底的7理性判断的主张,故D正确;苏格拉底并未强调物质生活,故A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科学精神,故B错误;材料重点并不是主张自由权利,故C错误。故选D。14.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15世纪,地点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判断为文艺复兴。各种自由科目的复活其实是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传承。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繁盛,排除A,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的德国,排除C,启蒙思想兴起于17世纪,排除D。【考点定位】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15.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这场改革的解读,正确的是A.起因是教皇以修缮西斯廷小教堂为名大量兜售赎罪券B.以马丁•路德据个人观点写成的《九十五条论纲》为开始的标志C.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有利于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D.受中国雕版印刷术影响的欧洲印刷术的进步推动了这一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A选项错在这只是马丁·路德改革的导火索;B选项错误,这门著作不仅仅是马丁·路德的个人观点;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应该是活字印刷术的影响。16.《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8C.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D.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指的是自然科学知识,由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之一是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也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但它们不属于“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故排除A、B、C项,故选D。【点睛】本题A、B、C项属于似是而非,即选项内容不符合题干的描述。题干设问是考查自然科学知识对启蒙运动的影响,而A、B、C项属于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内容。17.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都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B.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C.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D.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都促进了西方人文精
本文标题: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