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高台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测试范围:人教必修3第1—4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强调农民要“强力从事”,发展经济;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田界)。三位学者的主张都是A.完全有利于维护统治者利益B.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C.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为达成富国强兵、实现统一的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墨子、孟子、商鞅的措施可以看出,三人的主张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完全”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C选项错误,孟子和商鞅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D选项错误,富国强兵、实现统一是法家的主张,与墨子和孟子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荀子“一方面认为‘君子'和‘小人'有共同的本性,是可以相互对换的。而另一个方面又主张,君子与小人、贵与贱、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严格界限。”《荀子富国篇》又说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这一思想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反映儒学理念深人人心C.符合了社会转型的要求D.推动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荀子强调君子与小人尊卑等级的同时又认为君子能以德役使百姓,达到富国的目的以适应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故C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君主至尊观念,排除。B项,题干不能说明儒家观念深入人心,排除。D项,西汉董仲舒发展儒家并推动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排除。23.“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舞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汉字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B符合题干图片信息。汉字演变总趋势应是由繁到简,排除A;C说法绝对,排除;D是文人画的特点,排除。4.西汉初期,陆贾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其天人学说中;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发展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学说C.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D.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初陆贾把阴阳家,贾谊把道家,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这些思想与董仲舒的新儒学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因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以后,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当时儒学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儒学主要是吸收了阴阳家和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5.“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对于这一谜语谜底3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始于战国精于宋B.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C.由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传播D.传入欧洲后使人们放弃了对宗教的信仰【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生得轻巧白净……传播文化知识”说的是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结合所学可知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故B项正确。始于战国时期精于宋,应该指的是指南针,故A项错误。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不是世界各地,故C项错误。纸传入欧洲后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有推动作用,并未消除对宗教的迷信,“放弃了对宗教的信仰”的说法明显错误,故D项错误。6.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位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A.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B.用华丽辞藻描绘盛世局面C.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D.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信息可得,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均为汉代著名的文学家,这一时期“赋”为主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辞藻华丽、气势恢弘”,B选项符合题意。为现4实主义奠定基础的是《诗经》,A选项排除。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是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特征,C选项排除。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D选项排除。7.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14岁入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较低等的妃嫔),后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唐高宗死后她先后废掉了唐中宗和唐睿宗,最后称帝建周。在北宋的理学家看来,唐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妇女地位高B.武则天具有较高政治智慧和野心C.唐代时儒家的正统地位严重削弱D.唐朝皇帝昏庸无能导致大权旁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强调妇女要守节,丧夫女子守节不再嫁,武则天“14岁入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较低等的妃嫔),后被唐高宗立为皇后”不符合儒家伦理“三从四德”,说明唐代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儒家的正统地位严重削弱,故C正确;唐代妇女地位仍然低下,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武则天具有较高政治智慧,排除B;材料反映武则天不符合理学伦理思想“三从四德”,武则天掌握大权,并非皇帝昏庸无能,排除D。8.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A.“求之性情”B.“发明本心”C.“内积忠信”D.“只是致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程颐的回答应该是“只是致知”,即需有致知的工夫,志才不空,义才有落,自然志业精进,D项正确。材料强调“只是致知”,与“求之性情”、“内积忠信”不符,排除AC。“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主张,排除B。9.《三字经》成书于宋代,全文用典多,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代典籍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的出现反映了5A.宋代儒学无异于孔孟儒学B.宋代儒学走向普及化C.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变化D.宋代儒学走向思辨化【答案】B【解析】【详解】《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编篡的儿童启蒙读物,内容宣传儒家思想,贴近生活现实,便于儿童接受,说明宋代儒学逐渐走向普及化,故B项正确;宋代儒学发展到理学,与先秦时期孔孟儒学有很大区别,故A项错误;理学是孔孟儒学发展,仍然倡导仁义礼智信,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三字经》是通俗读物并不是儒学思辨化的体现,故D项错误。10.宋代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中提出“数与道非二本”,并且认为,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撰《数书九章》,通过数学而“进之于道”。由此可知秦九韶()A.追求奇技淫巧B.践行格物致知C.探索格心致知D.追求科学理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所谓“通神明”是指往来于变化莫测的事物之间,明察其中的奥秘;“顺性命”是指顺应事物本性及其发展规律;在秦九韶看来,数学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且应该达到“通神明,顺性命”的崇高境界;故B项正确。奇技淫巧是指过于奇巧,让人着迷,却又无益的技艺与制品,与材料强调秦九韶践行格物致知的思想不符,排除A。秦九韶认为学习数学可以明察事物之间奥秘,顺应事物本性及其发展规律,与“心”无关,排除C。D项中的科学理性与材料“通神明”、“顺性命”等信息不符,排除。11.“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文学较广泛而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扩充和提高了宋代话本在这方面开拓的新领域。这说明元杂剧A.代表贵族化的文学取向B.取材和用词较通俗C.更符合下层民众的心理D.超越了宋词的地位【答案】C6【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说明元杂剧更符合普通民众的心理需要,故C项正确;元杂剧属于世俗文学,并不是贵族文学,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元杂剧用词特点,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元杂剧和宋词地位的比较,故D错误。12.下图为元代著名画家王冕创作的《南枝春早图》。画作用浓淡相间的笔墨写枝干,一枝粗枝由画面下部右端斜出向上,枝上梅花繁密,含笑怒放,把早春的盎然春意尽情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一种清雅自得之感。该画作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答案】C【解析】【详解】《南枝春早图》属于文人画,注重追求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故答案为C项。文人画体现了士大夫的文化需求,排除A项;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大多采用写意手法,不是工笔重彩的风格,也不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排除B、D项。1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赞扬家妇再嫁;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C.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C7【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是在反对三纲五常里的君为臣纲,材料意在强调李贽是在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故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李贽不仅仅是在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故排除A;材料不涉及到孔子思想,故排除B;材料不涉及到道学家的虚伪,故排除D。14.明清时期有人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材料的观点是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B.主张限制君权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D.主张恢复宰相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可知,天下并非为君主一家之天下,君与臣应是共治关系,这些看法体现的是对君主过分集权的否定,即明清时期君主的权力应被限制,故选B。材料中的君臣共治并不唯一指向三省六部制和宰相制度,对君权形成制约的制度还包括廷议制度、谏议制度等等,排除AD;君主立宪制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中的一种,中国古代并未有此认识,排除C。15.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8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16.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A.诗画同源B.典范指引C.类型多样D.崇尚自然【答案】D【解析】“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说明
本文标题: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