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
1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4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42.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43.“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拿独任丞相的胡惟庸开刀,说他谋反,一口气株连了三万……胡惟庸一倒,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将宰相制度废掉,提升六部的规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强化B.中央集权的加强C.宰相制度的废除D.内阁制度的建立44.雅典民主制度被西方学者誉为“历史的奇迹”,公元前5世纪发展到顶峰。在其顶峰时期,雅典公民不可能做的事情是A.参加五百人议事会B.被选举为执政官C.和奴隶一道参加公民大会D.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45.“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A.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B.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C.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D.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46.萨姆·亚当斯曾打趣地说:“我跨进这座楼房时吓得绊倒在门槛上了。在我面前出现的是一个强大的全国性政府,而不再是一个各式各样权州的薄弱联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美国实行了A.联邦制B.三权分立C.总统制D.两院制4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2A.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开端的标志B.导致民族危机空前加强C.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D.标志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48.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A.中华民国的成立B.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宪法的诞生D.废除了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49.90多年前,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A.反帝反封建B.爱国主义C.无产阶级革命D.科学主义50.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认为,由于过去军事上的错误领导,使他们没能够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主力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并遭受到部分的损失。该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51.据抗战胜利后不完全调查,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后抢走的有器具30.9万件,衣服540余万件,金银首饰14200两,珍贵书籍14.86万册,古字画28400件,古玩7300余件,牲畜6200头,粮食1200万担,其他诸如工厂设备、原料、车辆、铁器和破坏的房屋商店尚未统计。这种野蛮的经济掠夺的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是A.积累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B.实现中日经济提携C.转嫁三十年代大危机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52.解放战争时期,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53.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的选择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54.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3主要依据是两者都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B.推进俄国民主进程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55.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6.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A.构想正式提出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C.有了法律依据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57.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58.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这场特殊战争是指A.南北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D.冷战59.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认为:“国际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趋势的基础之上。多极化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民主化。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的观点。”二战后出现不属于加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有A.北约的成立B.欧共体C.中国的崛起D.日本的高速发展60.下列有关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的回忆录B.电影《开国大典》C.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中的有关描写D.开国大典时的新闻照片和影像资料4二、材料分析题6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1842年8月29日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1901年9月7日请回答:(1)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他们的签订分别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危害?(2)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材料三中所说的“诸国”进攻中国的时候,中国群众进行了怎样的抗争?并对这一抗争进行简要评价。68.新中国成立至今,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材料一《建国初期国际形势图》5材料二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材料三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摘自十九大报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高一历史参考答案41.C42.C43.A44.C45.B46.A47.C48.C49.B50.B651.D52.A53.A54.B55.C56.C57.C58.D59.A60.D67.(1)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危害: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沦为(2)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3)抗争: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评价: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具有爱国性;带有封建迷信和盲目排外色彩,具有愚昧性和破坏性,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68.(1)特点:两大阵营的对峙。战略:一边倒。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原因:应对苏联威胁;中国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局面;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统一大业。(3)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或多极化趋势加强);战略:不结盟。(4)因素:国际形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本文标题: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