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横峰中学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竞赛班,含解析)
-1-江西省横峰中学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竞赛班,含解析)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美人的姓名排列次序为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的姓名排列次序则是相反。中国人姓名的排序突出体现了A.君主专制色彩浓厚B.传统文化博大精深C.家族宗法意识突出D.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英美人的姓名排列次序为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的姓名排列次序则是相反”意思是: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调的是家族观念,是宗法制的体现。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阐释的中国姓氏的特点,与专制王权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表述过于笼统,排除;D项,传统观念的范围很广,不仅仅包括宗法制观念还有其他许多内容,如男尊女卑等,排除。【点睛】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中国的宗法制与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财富、封地)继承法”。2.汉光武帝时期取士注重四个方面:一为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为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为明达法令,足以决疑;四为刚毅多略,明足以决。材料反映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A.注重门第B.多元选拔-2-C.公平竞争D.德才兼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一曰德行高妙,二曰学通行修,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可知,汉朝对选拔官员从四个方面的标准,体现了德才兼顾的特点,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注重门第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而不是汉朝选官制度的标准,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四个方面分析选官的标准,这体现了德才兼顾的特点,而不是多元选拔,故B选项错误;题干内容仅仅是选官标准,并没有体现公平竞争的过程,故C选项错误。3.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A.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B.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D.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材料反映了宋朝宋太宗时期国家在科举制的政策上对工商业子弟及其他人员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放宽限制,可见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明宋朝科举制相关政策的调整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宋朝科举制的规定只是针对部分工商业者子弟所作的调整,故A、C项错误;此时科举制仍采取考试的选拔方式,故D项错误。4.下列选项不属于西周政治制度的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郡县制度D.礼乐制度-3-【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全面推行于秦朝时期,而不是西周时期,并且郡县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西周时期,故C选项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故A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是宗法制,故B选项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西周的政治制度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外还有礼乐制度,故D选项是西周的制度,不符合题意。5.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收敛性”在政治上的表现是:A.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B.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C.设内阁,使其成为新的决策机关D.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军机大臣裁决【答案】B【解析】A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B是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符合题意,故B正确;内阁没有决策权,故C错误;内阁并没有被军机处取代,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故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收敛性”的含义一是对内集权,地方权力逐渐集中于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军机处是突出表现;一是对外逐渐走向闭关自守,明清的海禁、闭关自守、广州十三行的设立说明了这一点。6.《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从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政权A.开始全面学习西方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C.关注农民阶级利益-4-D.得到西方列强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特征。故答案为B项。A项,中国向西方学习开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另外“全面”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出对农民阶级利益的关注,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太平天国的领袖是排斥西方列强的,排除。【点睛】《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7.1907年开始筹备成立的全国的商会联合会,就是要把全国的资产阶级(当时这部分人成为了要求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都联合起来。武昌起义爆发以后,这部分人大多数都同情或者支持革命了。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革命时机趋于成熟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改良主义思潮成为主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把全国的资产阶级”“都联合起来”“这部分人大部分都同情或者支持革命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前,随着清末政治社会矛盾加剧,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完全孤立,中国的革命时机趋于成熟。故答案为A项。B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表述片面,当时不仅仅有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时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排除;D项,材料不能体现改良主义思潮,排除。【点睛】武昌起义成功的必然性因素:a.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发动武装起义,使清朝封建统治动摇,并造就了新军革命党人的自主精神。b.是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奠定了革命的群众基-5-础;“预备立宪”的破产,使清政府陷入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窘境,王朝的末日终于来临。8.下列不属于第二次革命发明创造的是A.汽车B.电话C.电报D.蒸汽机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车是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而不是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D选项不属于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D选项正确;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了内燃机,出现了汽车,故A选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通讯工具方面出现了电话和电报,故B和C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不符合题意。9.英国君主制是目前西欧各国中最古老的君主制,尽管其已失去过去的政治辉煌,但至今仍是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君主制的保留是英国巧妙地维护国家传统的一种表现。英国政治制度的这一特点体现了A.对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B.国王不可动摇的统治权C.君主制推动着社会进步D.对传统制度的根本维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对君主制的保留是英国巧妙地维护国家传统的一种表现”,这表明在英国民主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君主制一直被保留,体现了英国对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A正确;英国的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虚位,没有实权,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保留君主制,未体现君主制推动着社会进步,C错误;英国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不是对传统制度的根本维持,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君主制的保留是英国巧妙地维护国家传统的一种表现”,-6-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0.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取了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即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下列原则或制度属于政府权力“纵向”分割的是A.邦联制B.人民主权原则C.联邦制D.三权分立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联邦宪法采取了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即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横向分割指的是三权分立,纵向分割指实行联邦制,故C正确,AD错误;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与人民主权原则无关,排除B。11.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小高潮的关键因素是A.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B.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C.中苏关系的解冻D.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年代,这时期获得突破性进展表现为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关系的建交三个方面,因此这时-7-期中国出现建交小高潮的关键因素是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故D选项正确;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故A选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其他国家改善关系及建交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分不开,但这不是这时期出现建交小高潮的关键因素,故B选项错误;中苏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没有解冻,故C选项与史实不符。12.有学者指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南京条约》中我们近年来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他们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核心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严重践踏了我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司法主权,当时清朝统治者轻看这一点说明他们没有主权意识,故答案为D项;如果为了防范西方的经济侵略,那更应当重视商品的税收问题,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的主要意图,如果是抚夷,那对五口通商也不该痛心,故排除;当时还没有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排除C项。13.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他之所以这样评价太平天国,主要依据是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进步性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D.太平天国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不是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无法领导中国走向进步,-8-故C正确;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的局限性,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分析,不能说明“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排除;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D错误。14.下表是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部分),这说明英国时间文件成果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79年《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A.国王权力不断增强B.议会权力不断扩大C.责任内阁制已形成D.革命后开创了议会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可知,材料体现的英国宪法性文件限制国王的权利的同时加强议会的权利,可得出议会权利不断扩大,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国王权利受限制,而不是不断增强,故A选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于1721年时期,故C选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于1689年的《权利法案》,材料没有体现1689年后开创的议会制度,故D选项错误。15.“……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
本文标题:江西省横峰中学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竞赛班,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