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1合肥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庄子的“齐物”观点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墨子的“兼爱”思想2、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自己的执政思想。下列名句都是他曾经引用过的,其中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②“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③“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④“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4、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被人称作“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下列不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批判礼教的虚伪,主张童心说5、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6、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7、“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8、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变…2(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9、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通之处,以下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A.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B.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C.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D.大胆创新.开拓绘画艺术的新流派10、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的,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D.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11、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12、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写这则故事的主要意图在于()A.说明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B.表明宗教不是理想的信仰追求C.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D.批判基督教的极端虚伪和无耻13、有人说,某一时期的哲学家们……相互进行着无尽无休的辩论……但他们是一家人,支持他们共同的事业:创造一个主张人道、教育与宗教分离、世界主义和自由的纲领,不受国家或教会专断干涉的威胁,并有权提出质疑和批评的世界。这些哲学家属于()A.文艺复兴时期B.启蒙运动时C.古代希腊时期D.宗教改革时期14、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衙门官员郭嵩焘认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法”。这一观点()A.反思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B.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迫切要求C.代表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D.批评了师夷长技的认知缺陷15、著名历史学者王安庆指出,在西方文化的挑战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于是探求伦理思想,从思想改革入手,这就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这反映3出新文化运动()A.有贯通中西文化之倾向B.积极应对西方挑战实现文化自强C.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D.希望改造传统文化挽救民族危亡16、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对毛泽东著作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B.《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C.《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主张17、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18、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A.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19、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20、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方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22、历史学家指出: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阐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但二者的思想精髓是一致的。这反映出()A.二者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二者在理论上都具有前进性C.毛泽东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D.邓小平理论更具有指导意义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4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24、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新三民主义25、1945年,毛泽东曾在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句错误B.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C.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前后不矛盾D.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后句错误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2分)汉代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促使“它们最终流行开来”?(2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和认识论。南宋以后儒学居于怎样的地位?(6分)(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的影响。(4分)527、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回答问题(16分)(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4分)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2分)(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6分)(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4分)28、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大人物,他们既关注革命事业,又思考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材料二: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
本文标题: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5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