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1-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范围:必修Ι—必修Ⅱ1、2单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019.11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形成2.汉代时,某类官员的职责是“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下面为“六条”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A.土地兼并造成社会危机B.豪强地主势力出现恶性膨胀C.朝廷重视对地方的控制D.政府加强对王国的行政管理3.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南朝时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C.门阀政治受到冲击D.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4.下表文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出处叙述内容《清异录》有刁萧者,携一镜……背有字曰:碧金仙,大中九年十二月铜坊长老白九峰造《三水小牍》钜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乐府杂录》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琵琶……郑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送崇◇第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第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背)公向私……侵渔百姓聚敛为奸◇第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怒则任刑,喜则淫赏……为百姓所疾……◇第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第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第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略割损正令也-2-仁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A.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密B.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打破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5.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土地转移的频率。与上述变化相适应,宋代农村A.草市迅速发展B.租佃关系兴盛C.小农经济瓦解D.自耕小农壮大6.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清康熙时人归玄恭曾言:“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其观点反映出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清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C.政府开始调整抑商政策D.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7.图1为近代中国1860-1921年出口贸易变动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B.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C.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加深8.清朝光绪年间,有官员奏曰:“洋人船炮之巧愈出愈奇,不谙礼仪……惟以力之强弱争为雄长。”也有官员说:“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极力讲求,武备亦无足取法,惟‘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由此可见,当时官员A.仍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B.认为西方政事无足取法C.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较为肤浅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9.1897年《知新报》记载,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言之有理即可己扩充,制造火药弹炮、钢铁诸器……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湖北机器织布局在(1896年)“极力整顿”后,“竟盈余十八万金,其产品畅销,备受欢迎。厂中的9名外国技师被裁去8名。”这反映了甲午战后-3-A.洋务企业有了显著发展B.民族工业取得了技术独立C.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化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动向10.1900年夏,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联合东南督抚,与上海各国领事订结保护东南、不与战事之约,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这客观上表明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B.列强侵华行为受到有效遏制C.反清成为时代主流D.晚清地方割据局面愈演愈烈11.陈独秀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陈独秀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A.倡导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B.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君主专制C.提升国民素质以改变中国习俗D.宣传社会主义以推动政治变革12.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由军阀掌握政权,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这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深受痛苦的源泉”。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明确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的进路B.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C.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D.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13.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说:“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这表明他A.科学预见到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阐述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C.主张由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认为外来援助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14.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这一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边区苏维埃政权B.落实重庆和谈的民主建国要求C.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D.团结民主力量以赢取解放战争15.1969年,尼克松总统上任伊始即指示基辛格“试探重新与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7月,-4-美国宣布对中美之间人员往来和贸易交流放宽限制。1970年1月,经美方首先提出,中美大使级会谈在华沙恢复举行。上述史实印证了A.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经破产C.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D.中国重返联合国威望空前提高16.公元前462年,厄菲阿尔特当选将军之后进行改革,剥夺了贵族会议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贵族会议仅保留了对涉及宗教传统方面的案件的司法权。这次改革A.有利于扩大公职人员的权力B.剥夺了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C.使公民大会获得了合法地位D.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17.下面是《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表明该法A.出发点在于维护贵族利益B.法律条文具体明晰C.化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D.繁琐且不具操作性18.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当内阁的意见提交给国王和议会时,就像一个人的意见一样”。这表明A.议会民主制遭到破坏B.内阁权力独立性增强C.国家权力重心已转移D.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19.法国大革命期间,“无套裤汉”成为政治生活中一个流行的专用词,泛指城市人民群众。1792年1月法国出版的《理解革命流行词的新辞典》解释说:“该词指称宪法的主要根源。”这一词语的流行反映出A.工农劳动群众掌握了革命政权B.确立共和制的社会条件已成熟C.法国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统治D.人民主权思想推动了革命进程20.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一、建筑物周围应有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四、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五、土地疆界发生争执时,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解决之。六、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的宽度,直向为八尺,拐弯处为十六尺。……八、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的,受害人得诉请赔偿-5-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21.图2为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英国工业化的水平逐渐降低B.英国工业化压缩了农业发展空间C.科技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就业结构22.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23.1871年,“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1871年巴黎公社A.未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范畴B.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C.革命目标与之前没有变化D.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24.20世纪50年代初,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为主的法国政府不仅放弃了传统的肢解德国和阻挠德国复兴的政策,而且还联合德国建立了超国家主权的欧洲煤钢联营。这一变化反映出A.法德开始建立反苏联阵线B.美国放松了对欧洲的控制C.欧洲联合取得实质性进展D.法国的欧洲主导地位衰退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运河的使-6-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19世纪初,英国把公路网和运河网作为改造交通运输体系的重点,随着火车头和汽轮的发明,转移到建立铁路网和海洋运输网上。1821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掀起铁路建筑的狂潮……19世纪50年代伦敦成为全国铁路网的最大枢纽。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转而把主要财力用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如1890-1911年仅在印度就建筑了1.6万多公里的铁路,而本国只有300多公里。与铁路网的建筑相应,1819年英国制造出第一艘远航汽船并横渡大西洋成功,到19世纪40-50年代,英国亦出现建立海洋运输网的热潮。英国通过海洋运输网把本国交通网同殖民地的交通网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了全球性的近代化交通运输网,从而取代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落后的交通运输体系。——摘编自张天《论英国近代化全球交通运输网的建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的特点,简析其主要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其主要影响。(1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制度变迁与创新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就是依藉着主体——人的现实变革精神和行动来实现的。推动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人,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及其社会关系,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下的人。当全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基本制度的容量极限制时,它就会炸破其外壳,转换其形态,实现社会突跃。——摘编自刘荣材《论马克思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理论模式》根据材料,围绕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当时,美国已经再次卷入一场对冷战有重大彩响的新的冲突—
本文标题: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5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