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日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战国时期,李悝为魏相时,曾颁布“尽地力”的教令;荀子认为“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庄子主张“深其耕而熟耰【you,古代一种平整土地的农具】之”。据此可知,他们都重视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耕作技术的推陈出新D.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从材料可以看出,三人都主张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这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耕作技术的创新,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明了人如何把田地种好,并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排除D项。2.在古代中国经济社会中常用的专有名词,诸如“工商食官”、“盐铁专营”、“漕运制度”、“景德镇官窑”、“江宁织造”等。这些专有名词,反映了古代中国-2-A.别具特色的手工业技术B.官商合流局面的出现C.封建官府的垄断性经营D.官营和民营竞争激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工商食官”是夏商周时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盐铁专营”,由国家来垄断盐和铁这两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物品经营;“漕运制度”,国家控制着全国的粮食贸易;“景德镇官窑”、“江宁织造”体现都是官营手工业。综上,这些专有名词基本都体现了封建官府的垄断性经营,故选C项。“工商食官”、“盐铁专营”、“漕运制度”都是国家政策,无法体现手工业技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间商业,无法体现官商合流局面的出现,故排除B项。材料只能看出官营手工业,不涉及民营手工业,无法提现官营和民营竞争激烈,故排除D项。3.宋末,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到镇上店铺购买“香烛、纸马、油盐、酱醯、浆粉”等生活用品,“皆以米准之”,店铺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泉钱,复买物归售”。这说明A.江南市镇上各类商品的交易规模大B.江南商品流通以以物易物形式为主C.粮食成为联系城镇两级市场的媒介D.租佃制关系下佃农的生活十分艰辛【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购买……生活用品”“店铺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粜钱,复买物归售’”等可知,江南市镇上的佃户用米来换取生活用品,店铺将这些米转运到城市卖出,然后再换取商品贩卖,这说明粮食成为联系城镇两级市场的媒介,故选C项。从材料看不出商品交易规模大,只能看出生活用品种类多,故排除A项。依据材料“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粜钱,复买物归售’”,非以物易物,可排除B项。“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到镇上店铺购买”不能体现租佃制关系下佃农的生活十分艰辛,排除D项。-3-4.明朝中后期,江浙、福建一带大量引种番薯以及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棉花是种植地域最广的经济作物,在政府的鼓励下,出现“地不分南北,遍种于天下”的情况。这说明当时A.农产品结构变化明显B.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C.南北的饮食结构趋同D.明政府强力干预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朝的经济。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大量引种高产粮食作物和棉花经济作物广泛种植,这与明朝以前相比,农产品结构有了新变化,故选A项。高产作物引进,棉花广泛种植,说明衣食有所变化,无法得出生活水平提高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南北棉花的广泛种植,不是饮食结构,故排除C项。“在政府的鼓励下”不是强力干预经济,排除D项。5.明末话本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写到一个明朝徽商将一官僚家女子“认做点己女儿,不争财物,反赔嫁妆,只贪个纱帽往来,便心满意足”,还写了一些商人家庭的成员进入到官僚队伍之中。该小说内容反映出当时A.商人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B.从事商业需要寻求权势保障C.官商勾结恶化了社会空气D.官商间的政治诉求趋于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人往往通过对于官员们的经济资助或者联姻以取得与官员结盟,以作为自身经商的权势保障,故选B项。材料表明商人地位有所变化,“空前提高”夸大了史实,排除A项。材料表明商人群体的活动,而非官商勾结,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商人的活动,无法体现官僚的诉求,故官商间的政治诉求趋于统一结论错误,排除D项。6.江南制造总局最早的一批技术力量是原美商旗记铁厂的工人,后来陆续从香港、宁波、广-4-州等地外商企业中用较高的工资招募工人。这说明江南制造总局A.长期被外商企业所控制利用B.产生了近代最早的无产阶级C.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管理制度D.重视引进专业技术实才【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多是从外商企业中用高工资招募而来的,说明该洋务企业,重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故选D项。从外商企业招募工人不意味着被外商控制,排除A项。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产生在外国人办的企业中,B项错误。材料表明引进的是技术而不是管理方式,排除C项。7.在1815至1835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多次把在印度生产的棉布运到中国广州试销,却经常赔本,而且销售量也很小。出现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应是A.印度是英国完全的殖民地B.清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C.清朝对进口商品课以重税D.中国传统经济的顽强抵制【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此1815至1835年间,东印度公司几次把棉布运到中国广州试销,却受到很大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选D项。印度是英国完全的殖民地、清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对进口商品课以重税客观上对印度棉布在中国的销售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C项。8.《申报》在1882年报道“锡山近况”时写道:“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这反映出当时的锡山A.蚕茧业的商品化程度在加深B.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5-C.手工业仍保持着强劲竞争力D.已是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蚕茧丰收后,有专门收蚕茧的庄,其中包括洋人,这说明蚕茧业的商品化程度在加深,故选A项。1882年小农经济依旧存在,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蚕茧是初级农产品,只能看出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无法看出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不能表明列强掠夺原料,故排除D项。9.据学者推算,中国民族棉纱业在不同年份的获利情况不同,以每包16支棉纱为例,1914年一般可获利白银14两,1917—1921年最少可获利15.33两,最多50.55两。这一现象反映出A.工业技术设备改进的决定作用B.国际环境改善的重要影响C.北洋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效果D.国内市场扩大的拉动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时中国民族面纱业的发展状况,该时段欧洲列强忙于一战及战后恢复经济,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从而使中国民族工业所处的国际环境得以改善,民族工业的竞争压力减小,棉纱业大幅获利,故B项正确。1917—1921年起决定作用的是外部环境而非工业技术设备改进,故A项错误。北洋政府的扶植政策只能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工业的获利关系不大,故排除C项。1917—1921年国内市场基本未变,故排除D项。10.1926年,一位父母早亡的电车公司司机结婚时,兄嫂腾出卧房探设礼堂以助其完婚。新娘日行乘车至新郎居所,并未举行“亲迎”之礼。在婚礼之时,新娘着红袍、戴凤冠,行三拜之礼。这反映出A.年轻人尚未认同西式婚礼B.婚俗状况与生存环境的关系C.新旧婚姻观念的尖锐对立-6-D.传统的婚恋价值观趋向崩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父母早亡”“兄嫂腾出卧房改设礼堂以助其完婚”“未举行‘亲迎’之礼”等信息说明这位司机的婚礼比较简单,从侧面反映了婚俗因家庭条件而发生了变异,故选B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对西式婚礼不认同,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新旧婚姻观念的尖锐对立,故排除C项。该司机的婚礼基本上属于传统婚礼,故排除D项11.1934年6月,罗斯福总统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规定美国政府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设法使每盎司的白银价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银在美国货币储备金的比重增加到1/4。但是中国的银行公会明确表示反对。其反对的理由应该是,美国的法案A.冲击了中国正在进行的法币改革B.不利于中国的银行开拓国际市场C.将导致中国白银外流和银根吃紧D.将会给中国带来剧烈的政治动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美国通过购银法,并提高白银价格的提高,将会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行银根吃紧,市场萧条,商家纷纷破产,这最有可能是中国银行公会反对该法的理由,故选C项。A项不正确,因为国民党的法币改革开始于1935年,美国的购银法应该是法币改革的原因之一;B项与该法没有直接关系;D项夸大了该法的影响12.当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毛泽东又深刻地感到,还需实现农村的第二次变革,才能使农民彻底摆脱贫穷状态,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二次变革”指的是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化D.联产承包制【答案】C【解析】-7-【详解】毛泽东认为土改后的农民虽然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但是,这种一家一户的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民的小私有制,还是与手工劳动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相联系的,要想彻底地摆脱贫穷是很难的。因此,需把私有制的个体农民,通过农业合作社运动,变为集体所有制的农民,把农民引上集体化道路,才能依靠集体的力量使农民彻底摆脱贫穷状态,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毛泽东眼中的农村“第二次变革”,故选C项。排除ABD项。13.有学者指出: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有些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这篇讲话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对“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的正确理解是A.完全抛弃苏朕的发展模式B.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根据国情自主探索建设之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论十大关系》是中共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开始,因为此前中国基本都是照搬照抄苏联的模式,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改变,中共也开始独立自主地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不可能完全抛弃苏联模式;B项是改革开放时期提出来的政策,故排除。“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不符合《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排除C项14.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提纲中主张“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邓小平在当时A.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舆论准备B.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C.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D.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可以看出邓小平已认识到价值规律在-8-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当时的邓小平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故答案为C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舆论准备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排除A项;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5.下图为新时期我国工业生产中各类经济成分占总产值比重变化的情况。该图内容反映出,我国A.国有经济呈现迅速衰退趋势B.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尚未改变C.国民经济发展活力日趋增强D.加入世贸组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答案】C【解析】【详解】工业中各类经济成分占总产值比重的变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工业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并存增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
本文标题:安徽省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6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