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1500—1600年,小麦在英格兰价格上涨了425%,在法国涨了650%,在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C.封建地主的财富急剧增加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物价上涨,封建领主的财富缩水,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B项正确,C项错误。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后果,故A项错误;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属于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的设问词“这种现象导致”,据此可以分析题干的要求是回答结果或影响,而不是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发现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价格革命的原因。2.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B.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C.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D.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答案】D【解析】-2-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开展技术发展进步,妇女也从事各种行业的生产,即角色发生了转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政治进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反映社会分工细而是反映妇女从事各种行业的生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对外殖民扩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由于技术发展进步,妇女也能走出家庭从事工业生产从而实现了角色转变。3.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A.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B.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强C.思想解放和价值观的变化D.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14世纪中叶,欧洲在经历了黑死病之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在饮食上甚至与贵族都没有太大的差别。结合所学知识,黑死病导致欧洲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急剧减少,此时农村劳动力的价格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民也就有了更高的收入,其生活水平由此得到改善,D正确。贵族阶层衰落以及世界贸易联系的加强都无法成为农民阶层生活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排除AB;消费观虽对农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一定影响,但根本的还是经济原因,思想和价值观念都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发生改变的,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D。4.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年份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3-英国1.94.39.519.922.918.5美国0.10.82.47.214.723.6中国32.833.329.819.712.56.2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D.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D【解析】从总体来看,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美国采用工业革命的成果,工业生产比重逐渐增加,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而中国科技逐渐落伍,工业生产比重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D项。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但1800-1860年中国的工业生产仍然占相当大的比重,不选A项。明清时期,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在1860年前中国的工业生产一直领先世界,不选C项。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不久,此时美国的工业生产所占份额较小,不选B项。【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两次工业革命5.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中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河南冶铁业发达B.中原地区农业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答案】B【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即中原地区的冶铁较发达,这本质上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是现象,不是本质;题干中不能表现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末,不是西汉,排除D项。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原地区农业发达6.“一亩三分地”的来源与先农坛皇帝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到先农坛藉田,其藉田地块面积恰好“一亩三分”。皇帝藉田反映的中国古代观念是A.敬天法祖B.家国一体C.以农为本D.抑制工商【答案】C【解析】“皇帝都到先农坛藉田”说明皇帝对于土地的重视,体现出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思想,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B是宗法制度特点;D是抑制商业无从体现,排除。7.1987年打捞出的“南海一号”是般沉没于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A.宋代造船技术登峰造极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C.“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粉彩瓷器D.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答案】B【解析】“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对外贸易的重要载体,说明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该船体的打捞将是对古代丝绸之路贸易重要史料,B正确;造船技术显然不是登峰造极,A错误;粉彩瓷器是明清时出现,C错误;此时主要是手工制作,D错误。-5-8.《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说明小农经济中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本题选择B。A说法材料中没有提及;C不符合材料原意;D材料中没有反映。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特点【名师点睛】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9.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人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但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滞销,其销售份额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其主要原因是中国A.普通民众极端贫困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C.民众内敛式消费观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由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导致了英国商品在中国无法畅销,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不是主要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中国-6-不存在民众内敛式消费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传统手工业已经没有优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0.“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中国)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上,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来自)孟买的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近代经济实质是A.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的现象是农户家的纺车都已经弃置不用了,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原因是“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就说明当时机器生产已经成为潮流的背景之下,家庭手工业已经不存在了,这恰恰说明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分离,所以就是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故选D。点睛:这一题的关键也是概念的问题,自然经济的解体应该就是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分离的过程,搞清这一点,就可以透过现象看出其实质来了。11.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影响财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近代工商业的发展B.农业种植结构优化C.政府财税政策变化D.新的社会阶级出现【答案】A-7-【解析】甲午战争之后,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办厂限制,工商杂税的增加说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A正确;B不符合表格显示信息;C原因是政策因素,不是表格显示直接信息;新的阶级出现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12.下图是英、德、美、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A.日本B.德国C.美国D.英国【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该国19世纪末比重迅速上升,到一战期间,比重急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而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所以该国为日本,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一战期间德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图示特征不符;C选项错误,美国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增加主要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图示特征不符;D选项错误,1840年英国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在此之后它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已经较大,而一战期间英国也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图示特征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城市化是通过人口、工厂及各种机构向城市流动,而不是通过城市人口的-8-自然增长和工业经济的自我发展来实现的。在强烈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必然向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环境有利的空间(城市)聚集。工厂企业聚集城市促使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城市居民接近工厂和劳务市场,可最大限度地选择报酬较高的工作,并可以节约工作往返所需要的交通费用,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为已服务。城市街区光怪陆离,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城市众多的公共设施为居民带来了方便,使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城市繁荣和物质富裕,使其居民的收入远较乡村优厚。据1890年的统计,城市居民平均家庭财富超过9000美元,而农村家庭则为3250美元,收入差距甚为悬殊。工业化时期,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去开拓新的领域,追求新的成功。这种精神使美国的城市化得以迅速完成。——摘编自李庆宇《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国民政府在抗战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以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1/3,共200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部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市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
本文标题: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6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