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1.某同学在上大学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A.西周B.秦朝C.汉初D.元朝【答案】C【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行政制度包括“郡”“县”“王国”“支郡”“侯国”等组成部分,可知是汉代的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制度,故C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是郡县制,元朝是行省制,故排除ABD项。2.下图中,左图和右图标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分别是A.分封制与行省制B.郡县制与封国制C.分封制与刺史制D郡县制与行省制【答案】A2【解析】【详解】依据图一中“镐”可知是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图二中“岭北行省”可知是元朝行省制度,故A项正确。郡国并行制度是西汉初期实行,B错误。刺史制度是监察机构,不是地方制度,C错误。郡县制是秦朝时期推行,D错误。3.下列中国古代主要行政区划的示意图,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从县的地位高于郡可知③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①出现于秦朝,②出现于汉朝初期,④出现于元朝,故选C。4.公元前3世纪,罗马法规定:“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或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该规定说明罗马法A.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确保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D.注重维护商业交易的公平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奴隶或牲畜、物品属于私有财产,说明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A项正确。材料强调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而不是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排除B。材料3没有涉及罗马法扩大罗马的统治基础,而是强调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排除C。材料强调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没有涉及罗马法注重维护商业交易的公平性,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奴隶或牲畜、物品”“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等,结合罗马法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5.有一次陶片放逐法,雅典政界大人物阿里斯德岱斯到现场观看,被一个男人叫住,他递上一枚陶片,说:“你能帮我写上阿里斯德岱斯的名字吗?”阿里斯德岱斯问:“你知道他做了什么坏事?”那人回答说:“我都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子,只是大家都在说他是个大人物,我听烦了。”阿里斯德岱斯无语,在陶片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那年他被逐出雅典。故事实质上反映了A.雅典民主动员了多数人的参政积极性B.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C.雅典民主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D.雅典民主保护多数人权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我都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子,只是大家都在说他是个大人物,我听烦了”可知陶片放逐法中民主权利容易被操纵和滥用,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故选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多数人的参政积极性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排除AC;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没有涉及保护多数人的权利,排除D。故选B。6.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下列说法可以体现“第三次征服”的是A.在罗马征服扩张的过程中罗马法所起的作用最大B.《民法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C.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结合所学罗马法的影响可知,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先驱,其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故选D。其他三项说法均错误。4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影响7.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体现了一会对王权的限制,这一政治理念是君主立宪,故C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自然权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民主共和指的是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权力制衡指的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考查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天赋人权和权力制衡等名词的概念,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掌握清楚,学会区分。8.有学者认为:“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国家拥有一个军队;对德意志而言,则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这说明德意志帝国A.实质上是封建君主制国家B.德意志的军事实力强大C.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D.军队是国家的组成部分【答案】C【解析】【详解】从“对德意志而言,军队拥有一个国家”,结合所可知,这指的是近代德国统一以后,保留了深厚的军国主义色彩,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A项与史实不符;5军队拥有国家不是军事实力强,而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角是军队,B项错误;军队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共性,不是德意志帝国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9.“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那些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C.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D.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宪法负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体制,中央政府对各州的统治加强。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由选民通过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故B项错误。美国实行制约平衡原则,实行立法、行政与司法的三权分立,遵循“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符合材料中所说的限制政府的目的。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10.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lave(奴隶)这个词,更没有涉及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精神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D.体现了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宪法规定中央政府权利运行机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分配,以此防止权力独裁,体现了民主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不等于黑人对自身权益没有诉求,故B项错误;总统和国会议员选举产生践行了启蒙思想家宣扬的主权在民,故C项错误;南北州围绕是否废除黑人奴隶制和是否享有选举权进行激烈交锋,最后相互妥协,故D项正确。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由于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权掌握在北部大商人、工业家与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6手中,因而独立战争后于1787年在费城召开会议制定宪法时,一些州代表是代表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利益的,当时讨论过废奴,但由于南方各州的一些代表反对,最后达成妥协、保留南方的奴隶制度,否则联邦政府将无法成立。对于当时的美国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确保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与之相比奴隶制的问题就显得次要的多了,而且当时也没有发展到严重影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11.有人说近代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这足以说明法国A.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B.共和制确立的艰难C.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D.没有经历过革命的熏陶【答案】B【解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保皇派和共和派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较量,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说明法国共和制的建立是比较艰难的,故选B。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核心,A错误;在18世纪法国工商业的发展程度仅次于英国,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被称为18世纪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D项错误。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为发生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故选A。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三者均不符合材料“最初的一步”的限定,排除BCD。13.钱穆先生曾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7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动金田起义D.颁布《资政新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故B正确;定都天京、发动金田起义没有涉及“均田制度”,排除AC;《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法案,没有涉及均田制度,排除D。14.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与选官制度“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对应正确的是A.品行、学识—考试成绩—门第声望B.品行、学识—门第声望—考试成绩C.考试成绩—品行、学识—门第声望D.门第声望—品行、学识—考试成绩【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主要有: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选拔主要依据分别是: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5.“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A.世官制B.察举制8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从“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可以得出这一选官制度消除了贵族和寒门阶层的界限,结合所学知识,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是维护贵族利益的制度;B选项和C选项都不具备这一功能。16.希腊半岛的地理特征对于其居住者的生存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山多、石多,土地贫瘠,巴尔干山脉更是阻碍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所以,城邦时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A.农业生产B.海外殖民C.奴隶贸易D.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希腊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城邦时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海外贸易。故答案为D项。希腊半岛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不利于农业生产,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奴隶贸易与希腊半岛的地理特点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17.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多样性的政治文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幅图反映的是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第三幅图反映的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综合以上,它们反映了政治文明的的多样性,因
本文标题: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6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