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单元综合检测(八)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A、B卷)A卷——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经济高积累。”这一材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A.混合市场经济B.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C.“统制经济体制”D.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中“政府亲自定调”“协调经济高积累”等关键信息,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分别是二战后英法曾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C项是二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基本模式,且与题干材料中“协调经济高积累”等信息不符。2.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规定国家不再补贴,并放弃了战后历届政府的充分就业政策,甚至提出福利只限于给老人与病人,特别不能给罢工工人。导致这些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两极分化加重B.经济发展严重倒退C.国家财政不堪重负D.宏观调控严重失控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撒切尔夫人改革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的高福利开支导致国家的财政负担日益加剧,需要政府放松对经济的干预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3.由于对二战期间纳粹分子实行的种族主义暴行记忆犹新,战后初期,法国的各界舆论主流是要平等对待外来劳工,使其较好地融入法国社会。但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北非家庭类移民日渐上升,法国人“惊诧地”发现,“我们要的是工人,可男女老少全来了”。据此可知,当时法国()A.国家干预经济弊端凸现B.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C.经济进入“滞胀”阶段D.福利国家政策面临压力解析:选D战后法国最初平等对待外来劳工,但随着北非家庭类的移民的增加,已经影响了法国的福利制度,对此法国民众有怨言,福利国家政策面临压力,故选D项。4.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里“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有的社会制度解析:选B赫鲁晓夫的改革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因此称之为“斯大林的守2墓人”,故B项正确。5.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工业联合公司”“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和多级管理体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B.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C.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经济D.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解析:选D材料“1970年5月”“取消局和多级管理体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体现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放宽对企业的限制,主要是为了刺激生产,属于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故D项正确。6.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苏联“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A.经济建设模式的弊端重重B.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C.军备竞赛活动的负担沉重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滞后解析:选A材料戈尔巴乔夫发表的演讲,认为苏联比发达国家要差很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的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所导致的,也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A项正确。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属于二战后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是()A.万隆会议的召开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C.纳米比亚独立D.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解析:选D二战后,拉丁美洲的巴拿马人民多次掀起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并于1999年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故D项正确。8.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摆脱了殖民枷锁,取得独立。领导印度、埃及和古巴人民获得民族解放的领导人分别是()A.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B.尼赫鲁卡斯特罗纳赛尔C.苏加诺纳赛尔卡斯特罗3D.尼赫鲁卡斯特罗苏加诺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尼赫鲁领导印度通过“印巴分治”获得独立,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获得独立;1959年,卡斯特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美国在古巴的傀儡政府,夺取古巴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故A项正确。9.两极格局的实质是()A.美苏两分天下B.美苏结成战时同盟C.美苏和平共处D.美苏争夺世界霸权解析:选A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两分天下的势力范围,故A项正确。10.针对“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政策。苏联采取的应对是()A.马歇尔计划B.成立北约C.成立经互会D.成立华约组织解析:选C通过材料“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可知是经济上的援助,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为此苏联成立了经互会,故C项正确。11.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国际政治现实主义学派提出了“权力—实力—利益”理论,强调美国外交目标应该是“增强权力、维护权力、炫耀权力”。该理论旨在()A.建立美苏均势的两极格局B.强调国家利益是外交出发点C.为即将开始的“冷战”服务D.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辩护解析:选D由材料美国国际政治现实主义学派强调美国外交目标应该是“增强权力、维护权力、炫耀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该学派的理论是在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辩护,故D项正确。12.《苏联兴亡史》中讲道:“1955年5月,巴黎协定批准生效,苏联等8国在华沙举行第二次会议,缔结了条约,以与北约相抗衡。”苏联等国“条约”的缔结说明()A.欧洲不再有矛盾冲突B.苏联力图称霸全球C.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美苏“冷战”开始解析:选C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55年”及“与北约相抗衡”,由此判断苏联等八国缔结的是华沙条约,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C项正确。413.冷战期间,美国和西欧国家在共同反苏的基础上建立并保持了大西洋联盟式的“特殊关系”;冷战结束后,美欧趋向平等的“正常关系”转变。这一变化反映出()A.美国实力日趋衰落B.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C.西欧力量不断增强D.多极化格局的显现解析:选C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欧洲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西欧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取得与美国平等的地位,故C项正确。14.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4年1月,法国与中国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国也承认新中国。1966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之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这表明()A.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B.西欧经济复兴直接促使两极格局瓦解C.军备竞赛加剧导致美法关系急剧恶化D.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出多极化态势解析:选A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当时两极格局对峙之下,法国提出了自己的独立外交政策,主张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缓和与苏联的关系,表明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故A项正确。15.有学者认为:“日本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它是“一条腿的国家”,只靠“多之又多的现金”支撑,由于“独脚凳出名的坐不稳当”,因此“日本今天正在追求平衡的力量”。这意味着日本()A.追求政治大国的愿望会更加强烈B.继续接受世界由美国领导的主张C.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会进一步改善D.将很快失去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解析:选A由题干信息,日本是经济大国,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并不匹配,因此日本积极寻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从而实现平衡,即追求政治大国的愿望会更加强烈,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4分,共3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联工业消费品生产(第二部类),1980年比1950年增长9.3倍左右;美国工业生产1980年比1950年增长了2.1倍。1965~1982年苏联按人均计算的居民实际收入增加1.02倍。美国私人非农业部分的工人的实际周平均工资,从1965年的101.1美元下降到1980年的95.18美元。从1973年到1994年,美国普通工人每周实际工资已下降了1.9%,实际工资大体已降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水平。1988年到1993年,美国私营部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9%,而职工每小时的平均收入降低了4%。——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82年)》5《苏联经济概论》等整理材料二1980~2007年美国经济贸易逆差与GDP增长率(单位:10亿美元、%)——摘编自邹玉娟《财贸经济——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及其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苏联1950~198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简要分析造成这些态势的主要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80~2007年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并概括促成这些态势的主要因素。(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比较材料一中的数据信息,从经济总量、劳动生产率、居民实际收入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的政策调整、科技发展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简要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1980~2007年美国经济贸易逆差与GDP增长率图表可知,GDP增长率总体上升,低速增长,贸易逆差起伏不定。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信息“GDP增长率”“贸易逆差”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科技与投资以及自身的经济实力等方面概括。答案:(l)态势:美国:经济总量继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升,但经济增长率、居民实际收入下降;苏联:经济总量,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和居民实际收入均呈现增长趋势。原因:美国:侵越战争、经济危机的拖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政策的失灵;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争夺霸权与军事工业、重工业发展的带动。(2)态势:GDP增长率总体上升,低速增长,贸易逆差起伏不定。因素:新理论应用;新模式应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投资,创造就业;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次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摘编自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材料二尼克松政府在1973年提出“欧洲年”倡议,希望通过与欧共体国家对话,一6揽子解决存在于两者间的经济、军事与外交问题。其本意是利用美国在军事领域的优势,迫使欧洲在经济领域让步,给予美国驻军开支补偿。但是事与愿违,欧共体各国不仅对“欧洲年”倡议反应冷淡……“欧洲年”倡议最终无果而终。——摘编自王雯菲《“欧洲年”倡议的无果而终》材料三克林顿认为……欧洲联盟、西欧联盟和欧安会等欧洲常设机构首先应该在安全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美国不仅支持一个“强大的欧洲”,而且赞同它在今后“更强大”。与此同时,美欧也要让北约符合时代所提出的要求,使其在解决欧洲内部的危机、扩大西方与东欧、原苏联国家的安全合作亦即“和平伙伴关系”上发挥更灵活有效的作用。——摘编自高平《克林顿的诺曼底“登陆”》(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欧洲需要美国“拯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是如何“拯救”西欧的。(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试图在美欧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欧洲年”倡议流产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克林顿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欧关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八)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A、B卷)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7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