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1-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分)1.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众多,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著名英雄之一,又称神农氏。据传,他创造“焚林而田”的农业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是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C.可以作为农耕产生的直接证据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神农氏”“焚林而田”“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等信息都指向中国早期农业的发展,这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故选A。神话传说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创作加工,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神话传说只能作为农耕生产的间接证据,排除C;神话传说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现象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能用其证明某一具体人物是否存在,排除D。【点睛】神话故事虽然经过一定程度的夸张,但本质上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是对当时史实和先民心理一种浪漫化、传奇化的曲折反映,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2.阅读下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A.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B.汉代的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C.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2-D.长途贩运促进了农业技术传播【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江南岭南地区,铁铁犁从没有到逐渐产生并发展,可以看出汉朝中国南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A正确;材料没有中国西南地区的信息,所以体现不出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B错误;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南方的铁犁数量明显少于北方,和中原地区,C错误;长途贩运是商业的发展,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由“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可知这里的自耕农生活并不富裕,故排除含有①的选项;“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夫妻恩爱”等信息可以体现出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这一题只要判断出①不符合史实即可得出答案。-3-4.少府监创设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其最高长官位列朝廷九卿,负责管理手工业制造,东汉以后,兼管供应宫廷生活和政府特殊需要的服御诸物、珍膳、织造、军器、铸币等物品的生产。由此可知,古代少府监负责管理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最高长官位列朝廷九卿……兼管供应宫廷生活和政府特殊需要的服御诸物、珍膳、织造、军器、铸币等物品的生产”可知,少府主要负责管理官营手工业,故选A。民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满足市场需要、民间消费之用,与材料中的服务对象不同,排除B;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家庭成员日用,排除C;工场手工业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学生根据不同性质的手工业在产品服务对象上的差异即可作出判断。5.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A.制瓷和丝织都属于家庭手工业B.古代中国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并远销海外C.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上述领域D.近代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到中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之所以英国人把中国和瓷器说都是“CHINA”,就说明瓷器在当时可以代表中国,丝绸也挂上钩说明丝绸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中国,所以突出反映了古代我国制瓷业和丝织业水平高,影响极大,故选择B。其它选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的发展。-4-6.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束缚在后来先后被冲破。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分别是在A.汉朝、唐朝B.明朝、春秋战国时期C.明朝、清朝D.唐朝、宋朝【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中后期,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私营手工业在唐朝才刚刚兴起,排除AD;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工商业者开始与士、民并称“四民”,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C项中的清朝不符合材料的设问方向,排除。7.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纺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富裕C.商品生产区域专业化明显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答案】D【解析】根据“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表明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故D正确;AB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C项与材料无关。8.“官街鼓”又称“咚咚鼓”,是一种报时信号。《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的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5-A.宋代坊市制度的崩溃B.宋代不重视商业发展C.宋代在城市管理上出现了倒退D.宋代城市管理更加严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唐宋街鼓的这一变化”才是本题的题眼,“这一变化”是怎样变的?唐代有“官街鼓”,宋代没有“官街鼓”,唐代有“官街鼓”只能说明唐朝市受官府的严格监管,宋代没有“官街鼓”只能说明宋代市受官府的监管的非常非常的不严格,换言之就是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宋代坊市制度的崩溃,所以本题答案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宋街鼓的变化9.明朝京城有山西铜、炭诸商的潞安会馆,颜料商的平遥会馆,临汾众商的临汾会馆。清代北京的各省会馆总数达445所,其中山西会馆有50所.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手工业部门分工细密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兴盛D.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答案】D【解析】“潞安会馆、平遥会馆”等体现的是地域性商帮的出现,反映的是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业而非手工业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会馆而非区域间长途贩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0.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A.是自然经济性质决定的-6-B.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C.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D.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可知,海禁政策影响了沿海百姓的生计,故引起社会动乱,D项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海禁政策带来的危害,没有涉及其产生的原因,排除A;海禁政策阻碍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排除B;只要有商业活动,商业纠纷不可能避免,排除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的描述提取出句子内的因果关系,这也提醒学生要特别留意语句中出现的关联词。11.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明朝A.鼓励民间贸易B.禁绝朝贡贸易C.实行海禁政策D.造船技术落后【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禁止建造远洋船只……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可知,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故选C。海禁政策禁止民间进行海外贸易,只允许维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朝贡贸易,排除AB;材料中的情形是由于政府限制引起的,不是因为造船技术落后,排除D。12.“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7-D.重视维护外商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表明外商在中国的活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也代表了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基本态度,故选B。政府是限制外公商人来华,禁止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A;材料并没有提及清政府这么做的目的,排除C;外商在中国的活动被严格限制,这不符合外商的利益,排除D。【点睛】本题学生可以根据海禁政策的含义来帮助理解材料的主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知“富者田连阡陌”是指土地兼并现象,而从“为国守财”“乐于输纳”可看出统治者对待土地兼并的态度。故选C。A项错误,与材料说法相反;BD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减轻农民负担或者搜刮百姓的内容。考点:宋代对土地兼并的态度点评: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顽疾,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只要土地私有制未发生变化,土地兼并就不可能遏制。但是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保护小农经济,也纷纷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如北魏均田制等。在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策略,土地兼并得到迅速的发展。14.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而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城市迅速崛起。这主要是因为欧洲-8-A.价格革命影响较广泛B.意大利国家四分五裂C.意大利经济优势丧失D.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地中海区域的贸易中心位置逐步被大西洋沿岸所取代,故选D。价格革命的主要影响是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显然这与材料的描述无关,排除A;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整体改变,不是由意大利的国内政治环境决定的,且意大利没有实现统一的事实由来已久,也并没有妨碍威尼斯、热那亚曾经的崛起,排除B;意大利经济优势丧失属于影响,不是原因,排除C。【点睛】在解答本题时,学生需根据材料描述迅速联想到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15.经过70天的航行,虽然他没有到达中国,也没有到达印度,但他根据地图,仍将他到达之地称为“印度”(Indian),将他遇到的原住民称为“印度人”(Indians),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这里的“他”是A.迪亚士B.哥伦布C.麦哲伦D.达•伽马【答案】B【解析】哥伦布远航寻找印度,发现新大陆以为是印度,B正确;A达到好望角;C是真正到达印度;D是环球航行。16.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
本文标题: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7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