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试题思想政治(文科)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如今,随着“旅居”海外的中国大熊猫越来越多,作为一种有着浓郁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大熊猫的影响力也走出动物园,演变成全球独有的熊猫文化,从熊猫电站到熊猫债券,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开始以熊猫命名。同时,以熊猫为原型开发的影视、设计等领域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得到全世界“熊猫迷”的喜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定情况下纯粹“自然”的东西也能称为文化②熊猫成为文化符号源于它的稀有性③“熊猫迷”印证了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熊猫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有着浓郁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大熊猫的影响力也走出动物园,演变成全球独有的熊猫文化,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同时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④适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2.“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答案】B2【解析】屠格涅夫说:“莎士比亚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段话表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说法不对,先进的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D说法不对,文化不起决定因素。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文化的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以名人屠格涅夫的名言为背景,考查文化的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文化力量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3.立冬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农谚云:“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翁”“立了冬,楼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这都是人们对农事活动的总结,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很有作用。这说明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C.文化现象伴随人类始终D.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农谚“是人们对农事活动的总结,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很有作用”,体现了文化源于社会实践,选A;B强调了人类特有,与材料无关;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D强调了物质活动对精神活动的影响,不选。考点:文化与实践4.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3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文化影响力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①不选;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并不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②不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愈来愈强,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也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点睛】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前于经济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故而它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等有关观点是错误的。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却出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说明了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的传承性,C适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A说法错误;B、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46.“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不合题意,这里没有提到转化为物质力量。②不合题意,这里没有提到文化的产生。③符合题意,游子对家乡的思念都是通过枫桥月、灞桥柳、相思豆、连丝藕等物质活动呈现出来。④符合题意,游子远离家乡,但是家乡的这些景物、情感一直在影响着他,体现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故选D。7.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③粗缯大布裏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讽刺了人们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成为了一种“正常现象”,甚至垃圾桶的标志5都变为了要把垃圾放在垃圾桶之外,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③表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与漫画寓意不符,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8.明代于谦曾写诗《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当今也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表明①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教育特有的功能②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④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根据材料中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这说明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题肢②③正确。题肢①说法错误,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教育具有的特有功能,故排除。题肢④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9.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6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信中国》展示的不仅是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更是让信仰形象站起,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这表明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B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说法错误,错在“主要”;书信承载的历史不一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D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10.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保护各国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不选;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②正确;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而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③正确;实现人类文化趋同的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711.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各国间在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中塑造了人类文明。下列能反映对文化的多样性持有的正确态度是A.各国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B.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相付出的过程C.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D.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答案】D【解析】A选项强大的是文化具有多样性,但不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B、C选项与题意无关。要对待文化多样性需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故D选项入选。点睛:全面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因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意义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12.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印度诗人泰戈尔曾饱含深情地为梅兰芳先生赋诗一首:“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这启示我们8①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②把突出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③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④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
本文标题: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7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