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五县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五县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Ⅲ卷请用直径0.5毫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论文参考资料如下:《中国宰相制度变迁》、《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该论文的主题应是A.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演化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C.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消长D.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君主专制制度,二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宰相制度变迁》、《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综合这两个方面,此题应选择D项;A选项只符合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的演变,故B排除;C选项只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中国宰相制度变迁》、《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2.“唐世科举之柄,额(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2-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有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材料说明了唐代科举制A.选拔官员的方式多样B.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冲击C.为选拔士族子弟而实行D.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通榜、照顾世家子弟等,体现了唐代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冲击,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的不足,不是选拔官员的方式多样,故A排除;C项表述错误,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世家地主垄断仕途的局面,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社会公平和公正,而是说明科举制的现实弊端,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亦有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的现实弊端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天京事变前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系。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材料意在表明太平天国A.高层内斗统治力量削弱B.军事实力由盛转衰C.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D.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答案】C【解析】【详解】天兄代言人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被杀,表明洪秀全向教徒灌输的上帝并没有特殊的能力,人们不会和先前一样,度诚地去相信了,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是反映高层内斗统治力量削弱,而是反映拜上帝教的信仰危机,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军事实力由盛转衰的信息,故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骗局的暴露”,不是朝中无将国中无人,故D排除。-3-【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拜上帝教的信仰危机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4.历史学家王维礼说:“空前的民族危机使一切阶级、阶层的目的、愿望和要求都在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总目标下统一起来。革命高潮本身就采取了民族运动的形式。”作者是要表达A.九一八事变加深了民族危机B.华北事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C.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D.《辛丑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空前的民族危机使一切阶级、阶层的目的、愿望和要求都在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总目标下统一起来。”可见在外来侵略之下,被侵略国的民族意识觉醒。C选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明确指出具体时哪次民族危机的影响促进民族觉醒,ABD选项排除。5.有学者将新中国的人大制度的变迁粗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54~1957年)第二时期(1957~1978年)第三时期(1978年~)。其中第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开始确立B.曲折发展C.遭受破坏D.恢复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轨迹判断可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在1954年,故A项正确;第二时期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停滞,故B、C两项符合第二时期,故BC排除;D项符合第三时期,故D排除。6.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与中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国两-4-制”具有A.维护合作的稳定性B.政治制度的兼容性C.促进繁荣的动力性D.军政分治的合理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关键作用”是指该制度保障了香港、澳门在一定时期内保留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可知该制度兼容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答案为B项;“一国两制”不是维护中外合作的稳定性,而是恢复主权,国家统一,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促进繁荣的动力,而是强调“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故C排除;“一国两制”并不是军政分治,故D排除。7.两国政府互致承认函电或照会,是彼此正式建交的国际惯例。新中国成立初,考虑到国民党残余政权仍然存在,新中国并不认同这一惯例,其理由是该惯例A.易导致出现两个中国的局面B.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原则C.不利于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D.有违公平公正的外交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初,国民党残余政权仍然存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同其保持密切的“外交”关系,若认同材料中的这一惯例,势必会出现两个中国的局面,故A项正确,建交国际惯例由谁制定,这并不是新中国是否认同这一惯例的依据,故B排除;材料主旨是反映“互致承认函电或照会”易导致出现两个中国的局面,而不是说明这不利于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故C排除;“互致承认函电或照会”并不一定会违背公平公正的外交精神,故D排除。8.1972年9月,田中首相访华时说:“这次访问,我是由东京直飞北京的,我再一次深深感到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然而,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这一讲话-5-A.表明日本对侵华战争反省深刻B.表明中日关系改善未受他国阻挠C.开启了中日官方交往的先河D.淡化了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责任【答案】D【解析】【详解】田中用“添了很大的麻烦”来描述日本过去几十年对中国的侵略及其损害,表明日本对于侵略中国的历史,认识并不深刻,淡化了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责任。故答案为D项。这一讲话表明日本对侵华战争的反省不够深刻,排除A项;中日关系的改善过程受到了他国阻挠,排除B项;中日建交开启了中日官方交往的先河,而不是这一讲话,排除C项。9.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材料表明A.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B.人民当家作主得以真正体现C.集体管理的新形式被肯定D.直接民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的信息可以看出,题干强调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存在问题,是直接民主弊端的表现,故答案为D项。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而是说明直接民主的弊端,故A排除;雅典民主是奴隶制民主,人民当家作主不可能得以真正体现,故B排除;材料并没有反映出集体管理的新形式被肯定,而是指出了直接民主的弊端,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0.观察下表,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6-第一表传唤内容一、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三、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四、如诉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六,如当事人不能和解,则双方应于午前到广场或会议厅进行诉讼,由长官审理。A.内容相当广泛,阶级性强B.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C.条文比较明晰,实用性强D.贵族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双方应于午前到广场或会议厅进行诉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的法律条文清晰明白,操作性与实用性强,因此选C项。材料未能体现罗马法内容广泛,阶级性强,故A排除;B项是万民法的特点,材料无法体现,故B排除;D项是习惯法的特点,材料是成文法,故D排除。11.近代著名史学家兰克说,17世纪英国新兴阶级中的两大派别,“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一方拥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双方的较量A.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B.导致暴力贯穿整个17世纪C.形成君主与议会两个权力中心D.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抛弃君主【答案】A【解析】-7-【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双方都主张保留君主和议会,只是一个以议会为中心,一个以君主为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果是英国发生光荣革命,随后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即实现了“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而不是暴力贯穿整个17世纪,故B排除;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为中心,故C排除;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而不是抛弃君主,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17世纪……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一方拥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2.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人的共和国”。这个国家A.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B.明确了三权分立的体制C.以“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D.最终确立了共和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人的共和国”可知,这个国家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在共和制与君主制斗争七十多年后,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答案为D项。英国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明确了三权分立体制,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以“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排除C项。1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布尔什维克当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中争取多数,把苏维埃由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控制转变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这反映出列宁A.希望和平夺权B.建立合并其他政党C.反对暴力革命D.主张实行议会政治【答案】A-8-【解析】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从材料反映的具体措施来看,在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以后,通过布尔什维克党壮大力量领导苏维埃的方式来实现和平夺权。故答案为A项。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列宁认为当时有和平夺权的可能性,争取和平夺权,并非反对暴力革命,排除C项。14.下面是于1918年11月问世的两张俄国邮票,下列对发行这两张邮票的目的解读正确的是A.纪念推翻沙皇统治一周年B.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東C.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D.庆祝工农苏维埃在俄国成立【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中的“1918年11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故两张邮票的目的是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故C项正确。推翻沙皇统治是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五县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8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