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济南市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山东省济南市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8年8月13日至20日,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哲学家代表及哲学爱好者参会。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并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这反映出A.学习哲学就能成为完美之人B.哲学揭示的是某一领域的规律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的任务。A:学习哲学就能成为完美之人,这夸大了哲学的作用,人本就无完美之人,A错误。B: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领域的规律,B错误。C: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C错误。D: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正确。【点睛】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反思科学进行的结果,是人们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本质的和最普遍的规律。2.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A.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要回答的问题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2D.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要回答的问题,A正确。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错误。C: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C错误。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下列选项中,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万事皆备于我”与“物是观念的集合”B.“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A:“万事皆备于我”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B:“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正确。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反映了运动与静止,属于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不符合题意。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两种观点都符合唯物辩证法中矛盾3的观点,不反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④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①错误。②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②③正确。④: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④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个基本特征都统一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其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5.一位哲学家说:“人对外部世界首先是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能沉寂接受人力无法改变的部分。”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无论何时何地,外部世界总会带有人的意识的印记B.外部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和产物C.人的意识随外部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相对于人的意识,外部世界的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答案】D4【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何时何地,外部世界总会带有人的意识的印记”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A错误。B:事物包括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外部世界不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和产物,B错误。C:人的意识随外部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不符合题意。C排除。D:相对于人的意识,外部世界的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揭示了物质决定意识,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意味着A.思想在先,物质在后,思想决定行动B.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C.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具有无限性D.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A: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A错误。B: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说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B正确。C: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C错误。D.正确的人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错误。故本题选B。7.2019年4月17日,中国首个根据真实航天逻辑打造的“火星1号基地”于甘肃金昌市开营。人们可以穿上宇航服体验沉浸式火星主题的生活乐趣。火星这个充满人类无数想象和期冀的星球,无论是在模拟还是现实中,都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表明A.人类对火星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B.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火星的客观环境5C.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探索火星奥秘的重要条件D.人们会获得对火星的终极真理性认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A:火星这个充满人类无数想象和期冀的星球,无论是在模拟还是现实中,都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说明,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不是反映人类对火星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A不符合题意。B: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火星的客观环境”说法错误,B排除,C: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C正确。D.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而过程,D错误。故本题选C。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上看,这句名言主要强调A.书本知识和实践是认识的两个来源B.实践比读书更重要C.书本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D.既要读书学习,又要参加实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错误。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同样重要,二者无优劣之别,B错误。C:“书本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只强调了读书的作用,而未涉及实践,C不符合题意。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上看,这句名言主要强调“既要读书学习,又要参加实践”,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6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理解: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来源只有实践,途径有直接和间接经验)9.Y学校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每学期都派学生到北京、南京、西安等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开展研学活动①有助于发挥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决定作用②有助于学生跳出书本获取更广泛知识③表明离开直观感受就无法获得正确认识④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验证知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决定认识活动,①错误。②④: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这说明学生开展研学活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这有助于学生跳出书本获取更广泛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验证知识,②④符合题意。③:亲身实践与通过知识的学习与传递都可能获得正确认识,③错误。故本题选C。10.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这表明A.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D.人们真理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这表明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C符合题意。7ABD:材料没有体现“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体现“人们真理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AB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1.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时候。例如,在计算机二进制中,1+1=10。这说明A.人的认识不会达到真理B.真理与谬误不存在界限C.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于实践D.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A:人的认识如果能够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会成为真理,A错误。B: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B错误。C:材料反映的是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没有反映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于实践,C不符合题意。D: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时候。例如,在计算机二进制中,1+1=10。这说明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12.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一事例说明①只要解放思想,就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③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主观符合客观④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尊重规律、实事求是。①:“只要解放思想,就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把必要条件当做充分条件,错误,①排除。②③④: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说明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要解放思想,才能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他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这说明
本文标题:山东省济南市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9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