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补习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山西省平遥县和诚补习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的宗法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一个家族,谈不上皇权至上,故B项排除;材料中宗族与宗教是两回事,故C项排除;利于邻里和睦有其影响,但是反映不了题旨,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晴】土楼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2.《明史·职官一》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材料说明内阁A.可以干涉皇权B.成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可以劝谏皇帝-2-D.成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仅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所以内阁不可以干涉皇权,故ABD项均不合史实;据材料中“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说明了内阁可以劝谏皇帝,故C项正确。3.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D【解析】A项说法错误,是君主专制导致军机处的出现;B项错误,军机处体现的君主专制的加强不可能借鉴欧美民主制度;C项说法错误,军机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没有约束能力;D项正确,军机处是清政府加强专制的工具。4.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表明西周时期A.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B.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C.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D.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可知,官员是周天子的受命官员,但也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体现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D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等级秩序,而且儒家思想不是西周时期产生,A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册命仪-3-式,没有体现血缘关系,B错误;材料说的是官员的册命仪式,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最高执政者尚未实现高度集权,排除C。5.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可知,此制度可以防止等级的排他性和官位世袭,据此可知该制度为科举制,而“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恰是对科举制的描写,故选D。A项体现的是盛行于周代的世卿世禄制,不合题意,排除;B项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不合题意,排除;C项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不合题意,排除。【点睛】此类试题可以采用“回归教材”法,其实教材才是任何命题者的重要依据,因为无论高考命题怎么变化肯定都会有教材的痕迹。回归教材法就是利用试题的这一特点,紧紧抓住和教材相关的“蛛丝马迹”从而确定正确选项的一种方法,例如,本题就是要回归到教材上的科举制度。6.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答案】B【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所给信息“出身耕稼的读书人”和“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可以看出由学在官府变为了学在民间,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也冲击了贵族的政治,故本题答案选B;A项错在“官学”;C项材料没体现;D项与材料无关。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贵族政治受到冲击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裂天下都会而为之郡邑(县),废侯卫为郡守县令,郡邑(县)、郡守县令是秦朝郡县制和地方官制,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是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所以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8.汉武帝时期,“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附益法”严禁封国的官吏与诸侯王串通一气,结党营私。这主要出于A.限制封国官吏的权力B.限制诸侯王势力形胀C.废除郡国并行制度D.防止中央官吏与诸侯王勾结【答案】B【解析】【详解】“左官律”和“附益法”均是规范诸侯王与王国官吏之间的关系,削弱地方王国势力,从而限制诸侯王势力形胀。故答案为B项。“左官律”限制封国官吏的地位是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废除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附益法”是防止封国官吏与诸侯王勾结,排除D项。【点睛】汉初为了巩固统治,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造成了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5-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推恩令、附益法和左官律。附益法和左官律的颁布是为了孤立诸侯王,使其在财政上无法聚敛,在政治上无法组成自己的小集团。两法颁布后,诸侯王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开创创造了重要条件。9.顺治帝曰:“今后各衙门及科道各官本章,俱著于每日午时进奏,候朕披览,次日发下拟旨,以便详阅批发……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关于清朝内阁制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与明朝内阁制度存在继承关系B.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C.阁臣有权自主票拟供皇帝采纳D.内阁大学士参与中枢决策【答案】A【解析】据材料“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尔等不过照例拟旨……皆朕亲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朝内阁大学士没有决策权,完全听命于皇帝,这与明朝内阁制度存在继承关系,故A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是清代内阁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B错误;材料说明阁臣无权自主票拟,故C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内阁大学士参与中枢决策,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职司票拟……尔等不过照例拟旨……皆朕亲裁”,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内阁制度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0.“夏、商以来的所谓诸侯,都是古代自然发生的部落,他们的存在既非天子所建,天子自己也不能无故地废去他们。于是周初列爵分土,只索明定一个办法,表示政由己出,所有锡土分茅的荣典,都是天子亲亲奖功的恩赏。我们只看当时的封建,便可明白周初的开国方略了。”由此可见A.三代分封的诸侯都是位高权重B.周朝代商并继承了商的分封制C.“当时的封建”显示了王权至上D.周的开国方略侧重于广封宗亲【答案】D【解析】-6-【详解】材料强调周初从“夏、商以来”“自然发生的部落”到“列爵分土”“亲亲奖功的恩赏”,根据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周初开国方略是“封建”即广封宗亲。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未涉及夏商周三代分封了哪些诸侯,更不能判断是否位高权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改变“夏、商以来”的“自然发生的部落”,继承了商的分封的表述与之不符,排除;C项,王权至上自夏已彰显,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着重强调“战国时期”“曾国国君乙”“其他诸侯墓”中发现“编钟”或“九鼎八簋”等“象征天子权威”之物。根据所学可知,以象征天子权威之物陪葬诸侯是不符合周代礼乐制度的,表明战国时期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秩序被破坏。故答案为D项。AB项,陪葬品丰富、刺激了精神生活需求的表述不是材料的主旨意思,材料强调的是诸侯墓中发现了象征天子权威之物的陪葬品,排除;C项,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的表述明显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12.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7-的内阁A.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B.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C.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可知,内阁权势有所提高,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故B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也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议定由皇帝决定,故排除ACD三项;13.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㒺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撒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跑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
本文标题:山西省平遥县和诚补习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9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