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材料题(含解析)
-1-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材料题(含解析)(6.10-6.16)1.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如下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三类型1952年1956年共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52.2%合作社经济19.1%53.4%公私合营经济0.7%7.5%私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不足1%个体经济71.8%7.1%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F1可能是哪些国内国际因素?F2的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哪一侵华势力。-2-(2)材料二中欧美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29年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内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分析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变化具体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F2国际: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国内:辛亥革命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阻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反爱国的群众运动。F1:国家:日本。(2)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因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方式:和平赎买,公私合营(4)因素:国际环境:政府政策。【解析】【详解】(1)F2:先从图中所示里明确受力与发展的关系,得出F2为助力,即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然后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全面分析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次要因素及政治,经济和思想原因。F1同理找到夹缝中成长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并结合所学指出一战时期最主要的侵略者,即日本。(2)原因:由“1929年”这一时间,结合所学,具体分析欧美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的主要原因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29年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内因”。(3)原因:从“1956年”这一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对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的主要手段,即是赎买政策和公私合营,(4)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及相关问题的回答,可知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在中国近代主要是国际环境和国内的政策。2.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3-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材料四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4)据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答案】(1)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变化:独立自足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目的: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3)实质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4-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4)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影响: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丧失一系列主权方面回答鸦片战争带来的灾难。关于变化,可从社会性质的变化方面回答即可。(2)关于背景,根据材料二“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危机方面分析背景。关于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方面分析作答。(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等信息即可概括实质任务。第二小问,关于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方面思考作答。(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即可概括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第二小问,关于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取得抗战完全胜利、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民族团结等方面分析作答。【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鸦片战争、维新思潮、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3.虽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极其艰难,但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5-料:材料一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材料二(辛亥革命前)中国的产业工人有五六十万人,到1919年已增至200万人左右。1920~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出现显著变化:1920年1936年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年平均增长(%)中国资本6.6144.8026.0963.209.00外国资本8.1355.2015.1636.803.90材料三陈独秀说:“现代生活,以经济为之命脉,而个人独立主义,乃为经济学产生之大则,其影响遂及于伦理学。”——马勇《重寻近代中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从其发展历程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增加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20~1936年期间的发展状况,并说-6-明其主要原因。(4)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答案】(1)特点:底子薄(从小作坊发展而来);使用机器生产,但技术薄弱;受外商企业排挤,最后被外商企业吞并。(2)原因:一战期间民族企业的发展。影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3)状况:较快发展。主要原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4)核心观点:伦理观念的变迁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物质、阶级、思想基础。【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即可从底子薄、机器生产、技术薄弱等方面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再从外商企业排挤吞并等方面回答从其发展历程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2)本题据材料二“中国的产业工人……到1919年已增至200万人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一战期间民族企业的发展的方面指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增加的主要原因。再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的角度回答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3)本题结合材料二“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出现显著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20~1936年期间有较快发展。再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的角度并说明其主要原因。(4)本题据材料三“现代生活,以经济为之命脉”即可从伦理观念的变迁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角度概括其核心观点。再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为中国近代化提供物质、阶级、思想基础等方面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4.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7-材料二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三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
本文标题: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材料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0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