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2.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B.察举制和征辟制的推行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D.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3.“从唐末到北宋五子,再到南宋,儒学终于消化了佛道两个思想体系,对儒家经典做出了创造性的新理解。”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新理解”的是A.关注社会现实问题B.出现“理即天道”和“心即是理”两大体系C.提出经世致用理念D.重新恢复了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4.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A.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B.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C.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5.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2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6.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7.图1是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中的两道工序:“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这项发明A.经毕昇改进后得以推广B.受益于古代道士的炼丹术C.使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D.为发现美洲新大陆创造了条件8.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9.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10.南朝著名画师张僧繇在安乐寺为梁武帝画龙,梁武帝发现其所画四条龙都没有眼睛,遂问其原因。张僧繇回答说:“点睛即飞去。”大家不信,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点睛之龙真的飞走了。该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绘画A注重写意传神B.意在借物抒情C.追求娱乐教化D.渴望俗世认可11.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道光年间,在吸收徽戏等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出A.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B.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C.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D.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图1)31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D.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13.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汉赋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14.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中西纪事》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D.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局势15.1908年梁启超著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以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这表明梁启超A.希望从历史中找到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B.期待光绪皇帝能以宋神宗为改革的榜样C.为戊戌变法宣传维新思想提供历史依据D.把王安石打扮成追求民主政治改革先师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大致历经的顺序是A.思想文化—制度一器物B.器物—制度一思想文化C.制度一器物—思想文化D.思想文化—器物—制度17.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排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着旨在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D.主张重建传统儒学思想体系18.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4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19.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B.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20.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C.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2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论》等的资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可能是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B.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D.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22.“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D.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23.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24.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人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科学地回答了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5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中国走什么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依靠谁的问题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25.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B.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C.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26.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是A.“百家争鸣”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百花齐放”D.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7.1958年第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天津国棉厂半工半读学校开学。之后,全国相继办起各种类型的半工半读学校。这表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A.义务教育走向全面发展B.职业教育得到充分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28.图2是中国政府颁布的某文件的内容摘录。该文件A.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B.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C.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D.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表现图229.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B.新中国成立初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政审主要看本人表现·对“老三届”等往届毕业生放宽年龄限制·婚否不限·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报考时,其所在单位不得无故阻拦·符合条件的所有报考人员不受家庭出身的限制·大学按高考成绩择优录取6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D.新中国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30.“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A.宣告了中国进入航天时代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C.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5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5分)(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理学家们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4分)7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百年(1811—1911年)之中,西学输入,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或为西人控制,或系华人主持,尽管他们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西学、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社会的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时间代表作鸦片战争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甲午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民约论》《万法精理》《自
本文标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0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