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考试题(含解析)
-1-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考试题(含解析)1.夏商周时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A.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B.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C.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D.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说明当时历法没有统一,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故C项符合题意。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B项分封制的主体与材料的主旨历法没有统一不相符合,故B项错误。历法没有统一说明周历没有得到部分诸侯国的认同,故D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C。2.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据此推断A.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B.民族交流有利于文化发展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技进步D.当时中国科技已高度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的《洗冤录集》和金元时期的医学注重“全体性、系统性综合”、“统一的、整体的说明”,这些都是哲理化思想的体现,故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之间的交流,而是强调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印刷术的作用,而是强调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排除C。仅凭材料无法推断出当时中国科技已高度繁荣,而是强调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排除D。-2-3.《资政新篇》全文分4个部分,即“用人失察类、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下表是4个部分字数和所占比例,这说明用人失察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总计字数5111,0955,3405228,288所占比例6.17%13.21%64.43%6.3%100%A.先进的中国人迫切地、大幅度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中国学习西方已经从器物上升到制度C.洪仁玕对西方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的引用急切D.《资政新篇》适应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西方先进的技术问题,排除A项。学习制度是维新派的主张,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制度层面,排除B项;从《资政新篇》的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来看,反映了洪仁玕对西方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的引用急切,以此来重振太平天国,故C项正确;《资政新篇》不是农民起义的产物,并没有适应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4.截至1996年年底,欧盟内部贸易已占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在欧盟的贸易已分别占它们贸易总额的62%、64%、62%和58%。这一状况A.导致了欧盟内部竞争激烈B.加剧了欧盟与美国争夺市场-3-C.推动了统一货币欧元问世D.提高了欧盟的经济实体地位【答案】C【解析】欧盟内部贸易已占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这说明欧盟内部贸易一体化程度较高,客观上推动了统一货币欧元问世,故C正确;欧盟内部贸易增加不会导致欧盟内部竞争激烈,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欧盟与美国争夺市场,故B错误;欧盟本身就是经济实体,这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5.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将“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思想界开始从客观实际出发来对待东西方文化,这与1919年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故C项正确。A项,“中体西用”思想也被抛弃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民主科学思想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材料未强调中西文化的融合,故排除。6.“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A.“工商皆本”成为共识,社会分工日趋扩大B.民营手工业超越了官营,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坊、市”制度被打破,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4-D.“团、行、市,作分”是政府加强管理的手段【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可知南宋时期都城中“坊、市”制度被打破,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故选C。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民营手工业超越了官营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五行八作”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不是政府可以划分的管理手段,排除D。7.延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阶段理论成就分别是A.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依法治国”方略确立B.毛泽东思想萌发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确立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改革开放时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故选D。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开辟于井冈山时期,排除A;毛泽东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排除B;毛泽东思想形成于井冈山时期,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生可根据两种思想的时间划分作出解答,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8.“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反映了A.本身生活和行为是定罪主要依据B.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C.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现D.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答案】B-5-【解析】【详解】由材料“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可知,在人们心中按照自然法原则对这一案件已作定性,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因为司法官失职导致结果变化,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是定罪的依据,而不是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排除A;材料说的是遭遇到现实挑战,而不是无法实现,C项以偏概全,排除;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非常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排除D。9.“这是人类意识在劳动方面的巨大觉醒,这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社会里才有可能”一一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作者赞颂的是A.苏联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B.中国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C.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D.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这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社会里才有可能”可知罗曼·罗兰(1866—1944)赞颂的是苏联,故选A。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排除B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但很快失败了,排除D。【点睛】注意题干中带括号的部分,它是出题者帮助你解题的重要一环,就比如本题中的“1866—1944”,如果没有这个限定条件,ABC就比较难以区分。10.1933年,苏联规定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给付的价格却低于成本,这就是苏联的“义务交售制”。这一制度A.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B.完全否定了市场的作用C.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答案】A-6-【解析】【详解】由材料“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可知,尽管农业的发展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使得国家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可以较好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故选A。对于上交的农产品国家尽管给付的价格非常低,但还是有给,这说明苏联还没有完全否定市场的作用,排除B;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非“义务交售制”,排除C;“义务交售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适应苏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D。11.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这说明启蒙运动A.注重提高人们认知能力B.传承了西方人文精神C.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D.反权威强调个人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提到启蒙思想家的使命是要让人们获取新的思维方式,由此可知启蒙运动更加注重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故A正确;启蒙运动传承了西方的人文精神,但材料中没有提到人文主义的发展,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科学知识,而且启蒙运动的宗旨也不是传播科学知识,故C排除;材料中只是强调要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并没有提到反权威,故D排除。12.据资料统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从1990年的20:1下降到2006年的16:1.在2003~2007年间,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30%,而同期内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10%.这些变化A.反映出发达国家经济的衰退B.表明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C.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D.表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答案】C-7-【解析】【详解】据材料及相关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逐渐缩小,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这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C正确;据题意可知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虽然低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仍在增长并未衰退,故A排除;据材料可知虽然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但是依然差距明显,因此国际经济秩序仍然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故B排除;D项中并非这些变化主要表明的内容,故D排除。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夺取印第安人生命的最直接杀手并非欧洲人的枪炮,而是天花、霍乱、腮腺炎、麻疹、淋病和黄热病,这些早已被欧洲人适应的疾病对印第安人极具杀伤力。天花成了欧洲人征服美洲的同盟军。一方面是印第安人人口的崩溃,一方面是西班牙殖民者“铲除一种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印第安人的文献被殖民者当作“魔鬼的作品”付之一炬。——摘编自易富贤《大国空巢》材料二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被剥夺和被驱逐,不仅为工业资本游离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同时也建立了国内市场。只有大工业才用机器为资本主义农业提供了牢固的基础,彻底地剥夺了极大多数农民,使农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完全分离。因为机器大工业铲除了农村家庭手工业的根基——纺纱与织布。这样,工业资本才完全征服了整个国内市场。——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征服美洲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美洲和欧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业资本征服整个国内市场的过程,并指出在这一征服过程中“纺纱与织布”领域的一项重要发明及其发明人。【答案】(1)方式:疾病;武力。影响对美洲:导致美洲人口锐减;破坏印第安文明;实行殖民统治,美洲失去独立自主地位。对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2)过程: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国内市场;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使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完全分离。重要发明:凯伊的飞梭、哈格里夫斯的手摇纺纱机、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等。-8-【解析】【详解】(1)方式:由材料“夺取印第安人生命的最直接杀手并非欧洲人的枪炮,而是天花、霍乱、腮腺炎、麻疹、淋病和黄热病”可知,方式主要有疾病和武力。影响对美洲:根据材料“印第安人人口的崩溃”
本文标题: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0587 .html